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美术馆展览设计的问题与应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02 10:41:29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唐斌

  美术馆,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神圣的、神秘的艺术殿堂,当下已经颇为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到美术馆看展览去,已成为国人修养情操、受教于乐的诸多选择之一。而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并通过展览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与他们交流、互动,使他们在自由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环境下享受快乐,得到启迪,是值得每一个美术馆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日益提高。观众到美术馆看展览,已不仅仅满足于看到艺术品。如何将同样的或相似的艺术品展示出多样的面貌,在特定的空间、时间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最简捷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所需要的资讯,是美术馆展览规划者所要考虑的。而展览设计的好坏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就展览对象而言,不论是绘画、雕塑、摄影、服装或是其他,都是展览的主体。只有通过展览方式,才能赋予对象生命及至建立彼此的关系和意义。

  展览设计对展品和观众沟通有关键性的意义。展览设计能够制造期望,加强想法,而在环境中身体的舒适感也和美术馆展览的设计有关。材质、样色、地板、空间等,对视觉有主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听觉,影响观众的感受。一个好的展览设计首先应让观众置身其中是舒适的、放松的。如果观众在展场中有排斥感、不舒服,再好的艺术品恐怕也不会完整地欣赏下去。

  这就延伸出美术馆展览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将自身主体隐藏起来。很多设计师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把自己当成展览品的设计。设计应该放入整个展览系统中考虑,而不是去超越对象。设计的目的是要把隐而未现的展览讯息,用适度的方法表现出来,拉近参观者与展览的距离,过度设计是禁忌的。

  展览设计是有具体章法的,就像文法能够帮助语言一样。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展览现场看到,参观者试图努力花费时间阅读那些撰写不佳、字号甚小的文字,或者弯腰低头观看安置不好的展品或说明,最终不得不因为觉得太辛苦而提早放弃。节奏在展览设计中非常重要,它决定观众可以轻松地、自由地、完整地欣赏整个展览。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观众遇到的展品份量、强度与精彩度的次序非常重要。

  光线在展览设计中相对展品而言就像是人的眼睛。人对资讯的接收有80%是通过视觉神经。而这个比例在展览中更高,因为这里比日常生活更强调视觉沟通。视觉感受是根据对明暗与形式,或快或慢的掌握能力。视觉感受的品质受光线调节和刺眼感两个因素影响。调节是视网膜对光线强弱的敏感度和接受过程。要调节到能接受更亮或更暗的采光,特别是在明暗采光不同的空间中移动,眼睛需花一定的时间。人的经验虽有很大的调整适光的能力,但骤然的光线强弱转换还是会干扰眼睛的感受。笔者亲自体验过一个当代摄影的展览,在展场入口处用黑色布幕搭建一个昏暗、曲折、狭短的通道,转入主展场却突然光线极强(展厅地面也用白色低质地毯铺放,形成强反光)。试想,人的瞳孔在急促缩放中会是怎样的不舒适,哪有注意力再到作品上慢慢欣赏,故而选择迅即离去。

  在国内诸多美术馆中,还有一个怪现象。美术馆专业人员和参观者常常误解玻璃展示柜所陈列的展品。这是因为它会误导,让人觉得陈列之物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使用玻璃展示柜常会使物品显得类似,并阻挡视线,造成物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感,强调错误重点,造成拒人千里之外的氛围。

  诚然,玻璃展示柜在特定情况下是必要的。基本上,它可以维持一个小范围的空气,帮助特别敏感的物品避免灰尘、昆虫、接触、盗窃等。但笔者认为如果在有相应保护的情况下应减少重复使用,减少由此造成的对展品注意力的减弱,特别是一些不适宜展柜展示的物品。

  同时,玻璃展示柜的使用应当谨慎,因为每个细微的小差错都会被明显放大化。比如铅笔印、图钉、回形针、昆虫尸体等这些不易被发现或被引起注意的小东西,在玻璃展示柜营造的世界里却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相信很多观众有过类似的体验,在观看玻璃展示柜中的作品时,首先会被上述的某些小东西吸引而不置可否。

  在展览设计中,还有一些辅助因素。例如文字就是最常出现的。许多研究一再地证实,文字的品质能直接影响展览的效果。参观者虽然先被展品和展览系列吸引,但是文字决定参观者能否吸收。无疑,写得好的、有智识的文字,对加强展览效果有关键性的作用,反之就会出现问题。

  使用文字设计时,最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和数量提供资讯,让观众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吸收。文字必须被阅读到,但不能遮盖到展品。经常会见到把展品标签粘贴在作品镜框上或直接放置在作品上的现象,试问,有谁会把自己的名片别在衣服上呢?

  在长期的展览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与人类拥有共同的行为趋势有关。为了增加展览效果,驱动人群或吸引注意力,在展览设计时善加利用人性的趋向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例如,长久以来的观察发现,当人们进入一个开放的区域时,在其他因素等同的情况下,右转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这或许与大多数人是右撇子有关吧。又如第一个展示区的右方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因为美术馆疲劳症与接近出口的关系,通常最靠近出口的展示是最不被注意的等等。

  又如大多数人有对明亮色彩的视觉偏好行为,而厌恶黑暗。这或许是因为人类缺乏敏锐的夜视能力,缺乏在黑暗中辨识内容与大小的能力。所以在展示设计中尽量避免或减少黑暗区域的比例。

  设计美术馆的展览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安排视觉、空间与环境中物品的科学。展览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不尽一一细说,诸如展览动线路径问题、展品安置与人体工程学等。相对美术馆的庞大架构,展览设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也正是这一个个环节的相通相辅,才能真正发挥美术馆的强大能量,更多的人们也会真正自主地、自由地走进美术馆。

  (作者系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助理)


中央美院美术馆地下展厅现场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如何“走出去”?
· 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成绩更好
· 形式主义还是现代主义:80年代的中国抽象绘画
· 以美育代宗教
· 中国80年代抽象艺术的使命和目标不同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