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宣宏宇:对批评话语的媒介反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27 09:18:15 | 文章来源: TOM美术同盟

一般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说新闻事件的记录和报道过程必须 “客观地”进行,即不可掺杂事实之外的其它信息。与此相反,艺术却总是同“人造”、“主观”之类的概念相联系,并且通常被看作是超越凡尘琐事的“高雅”之物。因此,说新闻活动中包含着艺术不仅显得不可思议,甚至还有既亵渎了艺术也歪曲了新闻的危险。然而,新闻报道果真是一种“客观的”信息传递么?

有句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和信息相比,我们还是更为相信自身的经验。但个体的经验总是十分有限的,要了解经验之外的事情到底还是得依靠信息的传播。如果说文字语言的描述由于抽象而难以令人置信的话,那么图像大概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接近于事件真相的信息。这也可能就是人类的绘画史从描摹物体开始,并在对描摹逼真度的追求中走过了漫长岁月的原因之一吧。摄影术的发明终结了绘画的记录者使命,同时也开启了纪实传播的新时代。从第一份刊载照片的报纸洒向各个角落之时起,这个世界开始变得似乎越来越透明。纯然的物理、化学作用,将特定的事物忠实地定格下来,并原封不动地呈现给千里之外或者后世的一个陌生人。我们通过这些生动的图像进入那不曾经验的情境,时空被压缩了,信息的可信赖度随之提高。于是,影像时代的到来让人更可以相信新闻的客观性。

“虽然照片不会撒谎,但撒谎者却可能去拍照。”——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第一章的开头引用了刘易斯.海恩的这句话。在这本著作里,彼得.伯克讨论了图像作为历史证据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同样,作为信息的纪实图像在其传播过程中的可靠性也是需要被质疑的。我们常常注重图像信息记录了怎样的当下历史片断,却容易忽视图像本身也是构成当下历史的一个片断。事实上,一个图像从“客观地”产生于机器到“如实地”发布,其间所经历的每个环节都被打上了“不客观”的烙印。首先,就拍摄者而言,特定的价值观影响着他对拍摄对象和拍摄方式的选择,这类选择即便没有一个预设的系统方案也会下意识地流露出某种偏好,结果就只能是机器按拍摄者的“主观”愿望“客观”地记录事件。其次,就影像技术而言,无论其画面达到了怎样的逼真度,也无法全面地还原整个事件,它能做的只是记录某些角度的映像或者是制作脱离了鲜活背景的视觉标本。当图像拷贝成形之时,它们还仅仅是一些可供选择的素材,类似于艺术创作中的草图。然后,拍摄者会进行一些权衡,决定把哪些图像提供给媒体,而接下来媒体将根据具体的需要进一步筛选。在这一系列的“主观”参与中,最终的发布环节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什么样的信息需要被过滤,什么样的信息需要被强调;还决定了信息以何种方式呈现以及信息与信息之间如何关联等问题。最后,摆在我们眼前的图像尽管看起来和拍摄时没有什么两样,但它已经不可避免地附加了许多所记录的事件之外的信息,它根本就是信息发布者的一种话语。这种话语里所蕴含着的言说者的立场、观念一般不被觉察到,其渗透性的影响力也并不依赖于被“听懂”,它“自然”地通过纪实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价值观的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里,“信息”与“媒介”发生了不知不觉的相互转换,究竟哪些是“信息”,哪些是“媒介”变得难以分辨。这令人想起了麦克"卢汉说过的那句话:媒介即信息。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记起麦克.卢汉,还应该因此想到艺术,关于艺术的“内容——形式”同新闻的“信息——媒介”是多么的相象!虽然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始终纠缠不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无一不是为了交流的目的而存在。我们不能因为“艺术”经常给我们带来某些愉悦的感觉或者其它什么古怪的印象(如结构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所揭示的)就忽视了它作为交流的价值功能。通过作品艺术家一定说了些什么,即便他企图让作品并不说明什么的这一努力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言说。更重要的是,“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常常包含了许多艺术家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微妙态度。另一方面,不论艺术作品是否被“精确地解读”,接受者都总是能从中看出点什么,并由此产生一种态度。我们不能确定接受者们各不相同的反应到底哪一些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还原或者误解了艺术家的“本意”,但“艺术”还是实实在在地扮演了交流媒介的角色。同“单纯”的说明性文本相比,“艺术”交流的模糊性掩盖了艺术作为交流媒介的事实。但是,只要我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力图用清晰的逻辑语言去阐释那些生动的经验时所面临的困境,就不难理解“艺术”作为一种非逻辑文字交流而存在的理由。所以,一直以来被我们看作是孤立于传播之外的“艺术”其实也只是一系列的传播媒介,在文中涉及到更广义的讨论时将称其为“艺术媒体”。当我们沉醉地参观美学聚光灯下的“艺术”时,我们是否还应当意识到那个和我们一起处于黑暗之中的艺术之整体?这不是一个想要重新界定“艺术”的文字游戏,上个世纪以来的文艺理论和“艺术”实践已经在事实上以更多的光亮让艺术从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显现出来。稍作沉思,就会发现,真正发挥艺术作用的恰恰就是那些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易就范或者得逞的东西。从前边的谈论中已经知道新闻里存在着这样的东西,但是要把新闻也称作一种艺术还是难以让人接受,原因是众多的艺术理论一再训诫我们——艺术是自足地,它无法忍受被利用,尤其是被政治所利用。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冯博一:“实验性艺术”与当代艺术史的关系及其他
· 文化的事,要按文化规律办
· 中国艺术史研究面临严峻问题
· 画家要有反思精神和天生的敏感
· 徐悲鸿论中西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