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21 19:29:0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杨晓阳近照
  杨晓阳,1958年12月生。

  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同年考入研究生,1986年毕业留校。先后任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学院全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三五人才”、第三届国家级教学名师、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全国美展总评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近年对美术教育理论和建立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思考取得重大进展,强调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和地方及个人特色。“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论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界引起关注,直接影响和促进了西安美院的改革,是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最年轻的院长和教育家。

生生不息




“大写意”

一传统的“写意”说,“写意”、“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王维留下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调;白居易《画竹歌》亦有“不根而生从意生”之言;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顾恺之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宋欧阳修也有“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画画意不画形”的诗句,苏东坡论吴道子画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一说。此后,赵孟頫的“存古意”理论、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徐渭的大写意花卉、陈洪绶的古意人物,以及元四家、明四家、四僧、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无不以写“意”为正宗。

二写“意”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但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也是文人画的精神,还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它们都是以传达“意”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间,都是更强调“神似”,并且以“神似”为最高目标。而所谓的“神”,作者自己感悟到了“神”有很多作者主观的“意”的成分。

三写“意”是中国所有艺术的灵魂,不仅造型艺术,所有的中国艺术都是写意的:音乐、戏曲、诗词莫不如是。一定的曲牌、词牌、表演动作都有一定的格式,都代表一定的情绪——比如京剧的表演:鞭子一挥就是几千里,两手一合一插就表示“关门”。中国人把一定的内容、形式概括为“程序”。既成为“程序”,即不以描摹具体的对象为目的,而是借助这个约定的程序来写“意”。

所以可以说,“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孔子早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的说法;《庄子·外物篇》也有“得意而忘言”之说;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也说过:“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晋王右军自论书》)。中国的艺术观从来都是轻“实”重“意”,留下了许多诸如“意境”、“意象”、“意态”、“意趣”、“意绪”、“意在笔先”、“意在言外”等语言和思维的结晶。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