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人生,参悟那“致良知”的境界
——徐冬冬绘画作品欣赏专辑之抽象篇(5)
【画家独白】
这是抽象绘画的第五帧。此前的两帧分别用抽象的笔墨谈“佛”论“道”,叙述人类最为关心的“快乐”与“幸福”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本帧则论儒家之观点,表明“有我”之人生态度。儒释道三家学问乃中华哲学之核心,而我所创立的中国抽象绘画的根基便深埋其中,吾挖掘其抽象之概念,成为我的绘画语言,目的在于增加我土文化的抽象逻辑化。这三帧抽象绘画作品围绕着儒释道所关切的“我”展开。自有最早的古生物“阿米巴”诞生,便有了这个“我”字,它产生了欲望和贪欲,“欲”是生物之本能,要克服“贪”字,正是儒释道三家所提倡的“境界”的要义。佛家讲出世哲学“无我”之境,道家为“出世”与“入世间”,将“我”融于那宇宙间,无所持。而儒家则落在入世的现实生活中,孔、颜讲究“毋我”、“克己”。
本帧的《神灵十则》系列组画就是讲述入世儒家带给我的思考。其实,十幅组画作品,短短几个月的创作时间,表达的是我几十年的生活,当然,也包括十几年隐居的过程。乍一听,好像不可思议,入世与隐逸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实则在中华文化里,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里,我们不难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含义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中华民族21世纪复兴之时,还将担负起它的文化的新作用。
就我本人而言,几十年的岁月有吾所创“心造境”思想的相知相陪而产生了自家的宇宙观。在它的引领下,吾之足迹遍及中国的山川河流,更随着“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在全球的展开,欧美千家文化机构的参与,使这种宇宙观得到了时代的指引。十几年自在、独立的隐逸生活和中国抽象绘画的最终创立,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创造”的境界。今,我之抽象笔墨融化在儒释道的源流中,愿其能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扬善去恶。本帧作品选自即将出版的徐冬冬画集《心造境》,文字选自吾之《我的艺术生活》一文。
《神灵十则》系列组画第一号——枯木逢春 丙烯纸本2007
多年的艺术生活,灵魂在宇宙间飘零,它们又在相互碰撞,宇宙间的万物周而复始,其每一次的复苏无不都是灵魂完美的再现。丹青世界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喘息着,赋予我创作的灵感。
2007年创作的《神灵十则》组画共10幅,并以行世、傲世、独立等为题,是描写儒家入世“有我”的心态,而先前创作的《佛家》系列组画则是追求出世“无我”之境界,描绘其亦有亦无的人生。
其思绪飘如游云于天际,又矫若惊龙于磐石魂魄。颇有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世无寻处的天地境界。
《神灵十则》系列组画第五号——傲世 丙烯纸本 2007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画者挥毫写物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致良知”的参悟。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行为艺术创作足迹遍及全球。参与的图书馆为数众多,不少文化机构也名冠全球。尽管如此,这只是表象,而实施创作的艺术家心灵的自我觉悟和“顿悟渐修”的禅的精神,以及那种超度一己,非最终之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做到宇宙万物的超度才是根本。这就是我所追求的“道”,悟道法需要有天地之境界。
《神灵十则》系列组画第四号——独立 丙烯纸本 2007
画家漫步于荷兰大坝(1998)。文中之抽象绘画作品,创作于本世纪初。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从中国传统意象绘画起步,八十年代吸取了西方印象派中的色彩运用,并开始进入抽象绘画领域,会通中西文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他创立了中国抽象绘画流派,在中国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其绘画语言。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自身的社会与生活,并从生命的本质来讲述人类灵魂在宇宙间跳动的轨迹。画家自有的宇宙观和“心造境”艺术思想为形成这一画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