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风暴与表现的力量

时间:2014-03-28 13:05:46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郭晓光油画的表现主义特征

表现主义油画是20世纪以来艺术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发生在20世纪初法国的野兽派、德国的表现派及20世纪中期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打破了20世纪以前西方艺术中的“摹仿”“再现”“写实”的绘画传统。表现主义绘画从以往重视“画什么”转变为重视“怎样画”,题材本身所负荷的社会意义不再显得那么重要,而用色彩表现情感,“传达内在的信息”被放在首位。诺尔德等艺术家,用“色彩的风景”来表现神秘意味和疯狂的精神。西方表现主义艺术观念和形式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曾传播到中国,对上海的洋画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文化哲学和思潮再一次涌进中国,表现主义在中国也再一次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特征。

郭晓光就是在80年代成长起来的表现主义油画家,他198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是“文革”后首批油画专业的学生,后一直在学院从事油画教学与创作工作,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他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学院长、教授、油画系表现主义工作室主任,兼任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他将坚实的学院油画造型基础同强烈的表现主义个人风格结合起来,在当代油画创作中探索出独特的形式特征,他在风景、人物的创作及国外风情写生创作中,用强烈的色彩、变形的手法,将具象与抽象、色彩造型与情感表达,有机地统一在作品中,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现特征。

郭晓光在表现建筑物系列作品中,无论是宅院、民居,还是教堂、街景、小巷,均作近景处理,红瓦、白墙或灰墙、金黄的树叶、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郭晓光并没有着意刻划建筑物的逼真形象,建筑物在画面中似乎只是一个符号,作者重视的是如何借助建筑物来构造一幅表现性的绘画作品。《白房子》《朝阳》《宅院》《窄巷中的树》《小街》《双塔教堂》《基督教堂》《坡路》等作品均用大红和深红色画屋顶的红瓦,或用白色或用黄色、赭石表现墙体,蓝色表现背景中的天空,形成红、黄、蓝、白等大块色彩对比,色度饱和,明亮、对比强烈。《白房子》成锥立向上力顶,白色墙体占居画面中间,三角形状的红色屋顶将背景天空中的灰色分割。《双塔教堂》高耸入云,占居画面三分之二,给人雄伟之感,提升观者敬仰、崇高的信念。《俯瞰青岛》,用空中俯视青岛城市屋顶的角度,将建筑的顶部和街道,多用几何形错杂构成,由红、黄、白、灰颜色组成的三角形,方形象拼贴一样,构成画面,多样错落而画面统一。《桦甸老镇》建筑物被画成扇形,歪斜的电线杆和横拉的电线穿过画面,深蓝天空背景和白墙黑檐给人以压抑、苦涩之感,似乎在倾诉老镇的苍桑历史。郭晓光另一组表现大坝、船泊、雪景的作品,突出表现东北的地域特征。《东北村区》《大寒》《初雪》《白山水电站、大坝》《白山浴池》《零下33度》《山峦》展现北国风光,《白山水电站、大坝》《初雪》《大寒》等作品均使用大片灰色和白色,或灰白相间,《东北村区》《冬日》在灰白二色之外,再加以黑色和点缀少量赭石等,画面透出东北的严寒和肃静,冰天雪地,寂静中的运动和张力通过画中蠕动的笔触,骚动的线条,得以表现。《黑山白雪》黑白相映,“黑白为天下式”(老子语),黑山似乎在移动,在挤压,凌乱的山石虽被白雪覆盖,但山脊有一种不屈的抗争力量,这一切都在表现性的色彩运用中得到了展示。

郭晓光在创作中,将西方油画的表现主义色彩与观念和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及“骨法用笔”的书写方法统一起来,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崭新中国式的表现主义油画图式。《大风中的船》《船头》《赤霞》《城郊》《废弃的砂船》《河边秋色》,是其代表,这些作品大胆使用红色,蓝色及灰白、黑色及褐色,如《红树枝》《河边秋色》《赤霞》,运用黄色、红色作主调,色彩明亮,画中运动着的笔触感,似乎让色彩旋转起来,诺尔德的“色彩的风景”,用来评价郭晓光的油画,也十分恰当。郭晓光以房屋、树木、船只、天空、赤霞、黑山、白雪等为题材,这些自然景物不过是他作画和运用色彩的道具,他是在借助这些自然景物作色彩拼比,充其量释放色彩的巨大能力,创造具有狂暴性的色彩交响乐章。他虽具有坚实的学院写实功底,但他从不拘泥于物象,而是追求一种心象图式,相当于中国画中的写意图式,那些景物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他最关切的是内心感觉和意象的表达,是情感的随意挥写,借助丰富而强烈的色彩,构成画面,也许凡高的表现性色彩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他无论用红、黄等暖色描绘建筑物与秋天的玉米垛,还是用灰白或黑色等冷色表现东北山峦与雪地,其共同特点都是通过色彩来表现强烈的情感。这些风景画是当代中国油画的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成果之一。

郭晓光教授曾到德国、意大利、法国参观访问,其间他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反映欧洲风情的油画,这些作品大多表现著名建筑物和自然景观,如《阿尔玛桥》《巴黎圣母院下面的船》《奥赛博物馆》《巴士底广场》《莫雷教堂》《忠贞教堂》《艺术桥旁的圆顶建筑》《巴比松森林》《布列塔尼海滩》等,这些作品的色彩更加明亮和丰富,有的作品将建筑的几何形同色彩的表现性相统一。《有尖顶的建筑》《意大利小景》《银白色的房子》等,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特征。多幅作品中的蓝色背景、教堂与桥梁建筑,表现出浓烈的异国风貌。无论是教堂、海港、船只和小桥,作者都采用近景方式描绘,因此画面主体形象突出,视觉效果强烈。这一组欧洲旅行作品,虽然是表现外国风物,但仍属于他的表现主义风景画系列,而且强化了他的表现主义风格。

郭晓光教授在人物画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创作的《铿锵玫瑰》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和《埃及造型艺术展》,《中国姑娘》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姚明》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展》,《重塑辉煌——中国女排》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生灵——八女投江》入选《中国首届油画展》。其中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作品《铿锵玫瑰》《姚明》《重塑辉煌》以中国女排运动员或篮球运动员姚明为表现对象,画面通过几何性色块和扭曲的线条,以及平面装饰性手法,将女排队员和姚明的运动视像表达出来,给人以运动和旋转的力量感,似乎在记录女排拼搏和姚明奔跑投蓝的瞬间运动视觉印象。这组作品在形式创造上,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及装饰主义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运动的平面视觉画面,这些作品以其形式的新颖和题材的特点,均入选全国美术大展,获得艺坛好评。

郭晓光在其他人物画创作中也有佳作,《钓鱼》用色彩几何分割来刻画形象,二位钓鱼者静坐在河边草丛中,神态宁静而执着。近期创作的《纸箱上的人体》系列,在灰暗的背景上突出女子人体的白色背部和臀部,夸张变形,强烈的白色人体肌肤笔触感和灰黑色的苦涩晦暗感形成对比,将人体凸现在观众视觉面前,增强视觉冲击力量。这些人体作品应该说更符合郭晓光的表现主义油画风格特征。

无论是东北的黑山、白雪,还是欧洲的教堂、海港,郭晓光的作品,均具有强烈的色彩表现特征,其作品形成当代油画中表现主义的突出风格,郭晓光教授由此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表现主义油画的重要代表画家。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4月15日于清华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