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泰祥洲《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

泰祥洲《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

时间: 2011-10-27 09:25:25 | 来源: 绿色电子书

泰祥洲《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

内容简介

泰祥洲编著的《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以史料文本和图式为研究视角,结合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采用二重考据法探寻了中国山水图式起源于宇宙观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中国山水画体的初始形态,试图勾勒出中国山水画由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并揭示了其形式变迁的图式根源。

作者简介

泰祥洲:生于银川,自幼学习书法,先后师从王文均、胡公石,至今坚持未辍。1991-1996年师从崔玉润、李振江学习揭裱古代书画技艺。1998-2000年在新西兰学习数字媒体专业,作品《东方的宇宙》获该年度新西兰数字媒体最佳专业设计奖,回国后先后任互动通艺术总监;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站设计总监;创办《中华遗产》,任总策划;200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师从包林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师从刘丹先生学习传统中国水墨绘画。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早期中国宇宙观与山水图式的起源

  2.1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1.1 天命与天道

  2.1.2 从天文到人文

  2.1.3 “天、地、人”三才观影响下的图式:以马王堆帛画为例

  2.2 早期图式的创制人

  2.2.1 巫觋与艺术:缯画的启示

  2.2.2 画史:文人溯源

  2.3 中国山水图式的渊源

  2.3.1 天地分野: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的图式基础

  2.3.2 星象图的绘画图式

  2.3.3 从“山海”到山水:马王堆出土漆棺画《云气图》研究

  第3章 山水画图式的审美化进程

  3.1 作为一种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山水图式

  3.1.1 老庄天地之美思想对山水画美学观的影响

  3.1.2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山水画图式及其对后世影响

  3.2 山水画体的形成和演变

  3.2.1 从天官分野中蘖生的山水画体

  3.2.2 修禊之事与寄情山水:以兰亭集会为例

  3.2.3 禅宗流风下的辋川图式

  3.2.4 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第4章 观念和结构的媒介:材料

  4.1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4.1.1 五色观及其发展和色彩使用

  4.1.2 从“青色”、“玄色”看早期色彩观念

  4.2 水墨融合与同构

  4.2.1 太一生水

  4.2.2 墨的构造

  4.3 墨分五色——笔、缯、纸与水墨的结构化

  4.3.1 统摄山水画图式的笔法结构

  4.3.2 缯

  4.3.3 纸

  4.3.4 墨和水的结构法则

  第5章 传统宇宙观的动摇和现代山水画的重构

  5.1 西方科学世界观东渐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1.1 现代山水画重构的现实背景:西学东渐和经学的终结

  5.1.2 现代山水画重构的观念背景:由时空观转向时间观

  5.1.3 从科学一元论走向现实主义

  5.2 从“改良”到“改造”:写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画山水图式

  5.2.1 “中国画改良”的写实主义途径

  5.2.2 写实主义对新中国山水画图式的“改造”

  5.3 当代山水图式的思想语境

  5.3.1 “中国画穷途末路”说

  5.3.2 “传统主义”

  5.3.3 “笔墨之争”

  5.4 写实主义解构之后

  5.4.1 “新文人画”运动

  5.4.2 “现代水墨”实验

  第6章 基于多维图式的山水画

  6.1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

  6.1.1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在中国

  6.1.2 当代物理学的宇宙图式及其影响

  6.1.3 全息图式与山水画隐喻的相似性

  6.2 投射原理和多维山水画图式的重建

  6.2.1 现代物理对宇宙的探索和古代中国的宇宙模型

  6.2.2 重新寻求图式创造的动因

  6.2.3 理解图式的投射原理

  6.2.4 光的映射与内观的山水画图式

  6.3 画品反思:多维山水图式下的审美尺度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