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佐:天才式的美国艺术教育

时间:2011-10-14 12:46:12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袁佐>画家观点>

美国的艺术教育从它的招生方式、课程结构、工作室的公用制度和它的内容极为广泛而灵活的选修课程来确保他的天才式教育和学生的自由发展。

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艺术教育大纲或全国统一标准,在各院校中虽有侧重的不同体现,但美国的主流艺术教育思想基本相接近,这个体系于学生在校的各阶段都有很明确的强调。就拿我所在的美术学院举例来说:从招生宜始,学校基本不要求学生的基本功程度,或是说这个“基本功”也是早就脱离了传统艺术教育中要求的造型能力和主题创作功力的要求。招生办公室在审阅学生报名所交上来的作品时,学院不太看这个学生的一般的素描造型基础、色彩知识或是某一主题的表现方法。若是一个报名的学生带来的作品是四平八稳的传统的素描和静物,即使作品本身体现出很有传统训练的功力,这个学生的作品也不会在新生的筛选过程中占有任何优势。学院更重视的是学生的独立的艺术嗅觉,个性张扬的尝试或是作品所涉及的社会性,和人文思想的深度。艺术作品的水准或成绩只在整个招生审核里占三分之一的比重,学生高中的平均成绩和SAT成绩占另外的三分之一,学生平时参与的社会工作和他的艺术理想、主张占有更重要的三分之一。学院实际上更愿意接受那些非传统年龄的学生,他们一般都有几年的社会工作经验,有些人更是读了医学院或是文学专业后更觉得艺术是他们的真爱,所以转学来学艺术,一些人是经过几年的“家庭斗争”,违抗父命转而学艺。不是说这一部分人如何英明、聪慧,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在艺术上今后一定成功,但这是一部分思想坚定,珍惜机会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是在四年的学习当中百倍努力,极有爆发力的学生。

美国艺术学院的课程结构设置、自由选择度各有不同。他们也是根据各自学院的师资状况、教育设备和地区特点来建立各自的体系,每个学校都会特别标榜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些特点和优势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相互模仿和建立的。这就形成了美国主体艺术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设置,各院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这样的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很有天才地选择学校,自己有明确学习目标,极为聪明地利用周边条件,很有特点的发展自己。这里的学院不是一个生产流水线,通过几道工序而生产出某一型号的产品。学院是一个实验室,它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创造新的事物,开发新的产品,建立新的概念。

还是以我所在的艺术学院做例:全院约1300名学生,四年制本科生,艺术学士学位需要120个学分毕业,学校有春、秋两个学期,学生每个学期可选5门课,共15个学分。夏季课不固定,一般只作为补充,加快学业而已,并非规定课程。由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一些课程的安排,学士学位最快也要3至3年半完成,根据教育资源全民共享,最长学生不可在校逗留超过7年。4年的学业由第1年全院统一的基础课教育开始,第2年开始分专业,由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前后次序、要求不同,很少有人在3年级后半学年再更换专业,因为这会给自己在时间上和经济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课程安排上,学校是本着尽量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范围。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全院各系的任何一门课。在第1年的基础课学习中,每学年只有一门真正的选修课,而从3年级开始,几乎都是选修,全院8个系21个专业,每学期开课近500门/种,外加高年级学生可找老师自立课题作为“独立学习”课程,及每年学校提供的6-8个国外旅行课程,学生亦可在2年级之后到36个和学院有协议的学院借读一个学期,以开阔眼界,增加学习和生活经验。

除平面设计专业外,所有科系的课目成绩不设ABCD,而只有“通过”和“无成绩”,及每班最多1-2名“荣誉-优秀”3种成绩等级。这种评分方法可给与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学生不必完全按照教员的要求去完成课程,学生只需要做到学校的最低标准:学期内未缺课3次,参加期中和期末讲评或考试,并基本理解课程内容即可取得“通过”。学生亦可额外完成教员指定作业,或另辟专题再作研究,他们的努力也有可能只得一个“通过”而已。学校以此来鼓励学生自由思想,培养个人主动学习的习惯,限制教员强求个人唯一审美标准和艺术观念的权威,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学校期望学生毕业后仍能习惯性地按照各自的观点去创作、去思考。这种观点和设计系的平面设计专业的观点形成强烈对比:设计专业强调设计师为顾客服务,你的作品要起到沟通广告商和消费者的作用,作品要接受客户的评论。因此,尽管校内不断争论艺术创作引导社会,还是艺术作品服务社会,设计专业仍是选择采取ABCD评分制度。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习方向和内容极为繁多,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发展,但是,尽管学校向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服务来帮助每个学生选择他们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但这种“学业指导”完全是私密式的建议指导,完全没有任何约束性,学生无需遵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总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整个4年的学业安排上和个人发展方向上陷于混乱之中,苦闷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整个系统中如鱼得水,受益于校内的各种设施和服务,他们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教授和课程。在4年的学业结束时,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有自信,这批学生是学校的精英。当然,这种体制无疑是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巨大的浪费。但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完全以个人意识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教育体系也是无需置评的,它是服合这个社会的特定结构的。

在美国纯艺术教育机构中,学校不很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为艺术家是自由职业者,他没有,或很少有聘人机构。学生毕业后的最理想状态应是独立创作的艺术家。尽管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设计公司会大量雇用设计人员,但学生们仍是期望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这样长期以往的自由发展的天才式教育模式,厚积而薄发,那些有创造力、有新思想的艺术家从而不断出现,新观念、新风格也就不断涌现。这也是学校适应社会而演变的过程,也是这个社会自由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天才式的美国艺术教育不是一个完美的教育模式。它大量的浪费教育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相当数量受教育者的前途为代价,来保持它的独立、自由。这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和经济状态下是不容许发生的。但它作为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借鉴的范例是很有意义的,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文/ 袁佐

2005年9月3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