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士和:玩性十足的“钳工”画家

时间:2011-02-25 11:12:23 | 来源:新华

艺术家>戴士和>画家观点>

新华08:1981年,戴士和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因为成绩优异,留校当了一名老师,又一次从学生的课桌前走上了教师的讲台,先后任教壁画系,民间美术系,设计系,油画系。再次走上教师讲台的戴士和坚持实践观的艺术教育理念,总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画画。

戴士和:我们那时候教书都是跟同学一块画的,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几乎一直都是跟同学一块画的。现在就是,基本上变了。现在很难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在画画

新华08:戴士和以其爽朗直接的性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在学校里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同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也使得他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但使他名扬全国的,却不是画,而是一本书。

1986年,新潮美术正处在最激进、亢奋的年代。这一年,一本名为《画布上的创造》的书震动了中国画界。《画布上的创造》是一本探讨现代绘画的书,从“抽象”开始,在“自我”与“对象”之间展开双向的质疑,引导读者对现代派绘画发展的脉络以及诸般形式语言的认识逐渐深入。这本书出版后,令美术界对戴士和刮目相看,美术理论家们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博学审思的画家在理论上的独特建树,而很多身在艺术之外的青年通过这本书走近了艺术。它的影响从198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现在。

戴士和:面临一个什么情况,就是我们的文化国门一下子打开了,进来的都是特别多,当时最洪水猛兽的就是抽象画,抽象的还叫画啊,这个在当时引起思想上很多很多混乱。

一天到晚跟所有身边的朋友们讨论这些事儿,讨论这些事儿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些想法很值得跟自己的同龄人们交流。

新华08:尽管戴士和以《画布上的创造》蜚声全国,却遭到了一些美术界人士的质疑。

在1980年代中期,年轻艺术家曾弥漫着一种“拒绝理论”的风气,风中的艺术家们认为“艺术是无法用文字语言阐释的”、“解释清楚了就意味着浅薄”,更有很多人认为“越是看不懂的画就越发深刻”。在一片轻文重“术”的画家生态里,戴士和无疑是一个特例。

戴士和:有些画画人忌讳,说画画人不沾这个,

他们觉得画画的人应该很专注,画画就是画画,就像画写实的人为什么要弄点抽象呢,匪夷所思。

新华08:就像当初在文革中坚持画画一样,戴士和并没有在意旁人的眼光。他想写书时,便写书了,丝毫不在意当时轻文重“术”的画家生态。他想画画,便画了,不拘于任何规则法度,硬是用油画笔画出了中国画的意境。

戴士和的油画作品有别于传统的油画写生而类似于国画写意。面对自然物象时,重“写”的感怀与逸兴,刻划和塑造物象“生”的情状与生机。他的著名作品之一,便是这幅苏州园林题材的油画。

戴士和:苏州有很多著名的园林,这是其中的一个叫狮子林,里面各种各样的怪石,但是怪石我都没画,就是点,那个点就是怪石的眼,我体现的不是怪石,是怪石给我的一种感觉,他们很安静,又很灵动的那么一些黑的点。这种不入油画的这种对象,我觉得我应该画出来既是非常正宗的油画,又是非常端正我们中国园林的情趣。

新华08:不附庸主流,不为自己贴标签的戴士和用真诚的心去感受世界,去画画,使得他的作品在平实当中有着打动人心的深刻力量,也使得他被公认为当代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戴士和先生所思考和追求的是想在写意性油画方面走出一条路来,这跟西方的表现性的油画,并不一样,很随意、很潇洒、很诗意、很自由,但同时又不过于张扬,在这个当中有一种心态的平衡.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从20世纪开始,油画在中国落地生发,几代艺术家努力的主要方向,都在于用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和美学观念驭制油画技巧,使油画成为表达中国思想观念与艺术理想的语言。沿着这样一种方向,戴士和先生在油画领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新华08:经过了十几年的绘画生涯,2011年1月8日, 集大成之作的“趣在法外—戴士和油画作品展” 在位于海淀区的马奈草地国际俱乐部开幕,吸引了一大批绘画界、艺术界的名人前来观展。我们有幸在这里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位画家生活中的一面。

戴士和“趣在法外”个人作品就在马奈艺术中心展出。这次展览共展出85件作品,均为精心之选,其中《金山岭》《金融街》两幅大画高2米,宽7米,为戴士和先生的扛鼎之作。

新华08:在采访当中,我能感觉到戴教授尽管已年过六旬,却一付十足的“玩性”模样,内心始终保持着天真浪漫的孩童求趣知心,也从不假模假样掩饰或怵于自己真性情的表露。

戴士和:我看别人的画总是知道他对什么有兴趣,他遇到什么事情,他高兴不高兴,画面上都是画的他遇到的人,我喜欢的画都是这种画,这种画不是他做出来给别人看,等于他自己一生的记录,没有不能画的。齐白石什么都画,他们家的老鼠,蟑螂、土鳖,你见过吗,他画的可好了,精致极了,大土鳖在哪呢,在他们家桌子上,桌子上有小盘,小盘里切着一牙咸鸭蛋,土鳖过来了。

新华08:中国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绘画作品又何尝不是一样。每幅作品,不仅是自然的面纱的揭露,也是画家的心扉的敞开。通过戴士和的作品,我们一方面走进了生动的自然,另一方面遭遇到洒脱的心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