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秩序—一种消费社会的批判哲学?

时间:2011-02-23 16:05:46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舒群>相关报道>

象征的秩序一种消费社会的批判哲学?

 

/舒 群

我们生活在无神论的时代,无论是作为我们生存之背景的生产社会的合理化铁笼,还是作为我们生活之现实的消费社会的符号铁笼,都无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自明,在无往而不在的自明当中,沃霍尔说我不要成为一个人,我要成为一台机器

正是在今天这种机器的功能大于的功能的时代,人类拥有了无比发达的意识,或者所谓科学头脑。然而这种表面的自明却掩盖着更多的真实性,并非自明带给人类真实性,而是恰恰相反,它毁灭真实。因此,波德里亚恰如其分地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称之为超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超真实的世界里,景观符号的支配力成为普遍的和绝对的意识形态。生活在这一意识形态的剧场当中,人类头脑的意识功能越来越发达,但是用作交换这一文明进步之现象的代价却是人类头脑的无意识功能的日渐萎缩。人类变得过于聪明了;与此相应,人类也变得越发麻木了。针对这种普遍的麻木,博伊斯呼吁道:人类必须再次向下和动物、植物、自然,向上和神、精灵建立联系。这种呼吁在波德里亚有关象征性交换的理论中得到了更加深入也更富逻辑性的阐发。据波德里亚的知识考古发现,前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并非如马克思所描绘的那样,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而是另有权重所在,这一权重便是他所谓的象征性交换。在那种我们已丢失了的文化传统当中,人类生活拥有着某种别开生面的景象,这种景象优于现代景观社会之处在于,它营造了更加生动、鲜活,富于想象力,也更加真实的社会生活。在今天,这一源自原始社会礼俗文化的古老传统正在趋向灭绝。然而,正是在这一几近灭绝的文化遗产当中,波德里亚看到了新文明的曙光。波德里亚认为,我们必须向那个起点回归,一切曾经消逝了的记忆都应被再次唤起,符号必须燃烧!

我的艺术写作一向兼具两种水火难容,但却水乳交融地混合在一起的矛盾气质,即理性和神秘。这两种气质在我身上奇妙地合为一体,却因目的性之要求呈现出不同的问题针对性。在80年代、90年代,它表现为理性主义的明晰性和秩序感,而在21世纪,它却表现为神秘主义和对消逝了的文化的关怀。在《象征的秩序》这一主题下,我提示的是对符号秩序的逾越;是对科学头脑的逾越。它是秉承波德里亚的符号必须燃烧的遗训的某种尝试;它是点燃符号燃烧之火种的战略性行动!

我们期待着一个不仅人脑的意识的功能,而且人脑的无意识的功能也高度发达的新文明的出现,这或许正是波德里亚所意愿的后现代社会

过去,80年代,以及90年代,我曾试图用智力去摧毁愚昧,如今,我则试图用智力去摧毁智力

 

200922 于北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