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平,画坛的一抹粉色

时间:2010-05-05 09:40:09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闫平>相关评论>

文/臧文涛

读书时,记者经常在山艺校园里遇到闫平,那时她已经在油画界非常有名。校园的林荫道上,闫平显得优雅淡定。后来看了很多她的画,画中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和洋溢的激情令人印象深刻。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闫平?

十年后,闫平已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女画家之一。2002年,她离开家乡济南,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近两年来,闫平的作品《像鸟儿一样飞》、《呼吸粉红》等在市场上都拍出了超过100万元的高价,引起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在的闫平生活状态如何?近日,记者对闫平进行了采访。

打通电话时,闫平正在自己的画室里,带点山东味的普通话让人感觉非常亲切。闫平告诉记者,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简单而平静,除了画画就是教书,画室—教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她过得充实而满足。

油画是琐碎生活的影子

闫平承认自己的性格与画风迥然不同,她说,她就是要寻找一点对比的关系。“一个女人在生活中应该平和,但在绘画时就可以激情、可以任性。”闫平说,“和平的年代没有饥饿和疾病,要画出有力度的东西,只能从生命力中去找,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修养和学识都顶不上生命力有冲击性。”

闫平走上艺术道路完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她从小就喜爱画画,后来接受了系统的学院教育,特别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闫平在绘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她在艺术上广泛吸收,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创作上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显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闫平的画以日常生活为观照对象,花瓶、沙发、茶几、餐桌、锅、杯子乃至烟灰缸等再平常不过的素材经常出现在她的画中。闫平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传性画家,她说:“每一幅画都是琐碎生活的影子,是我的日记。日记里写着我的秘密,我用自己的色彩符号方式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

闫平对记者说,马蒂斯、布拉克、毕加索等自传性画家对她影响很大。她说:“他们的作品就是描绘他们最熟悉的主题,所以无论是主观、客观、抽象、写实,都是那样可信而感人。”闫平说,她的生活很简单,没有风花雪月和浪漫情事,只有琐碎的日常生活。回头看那些镶在每一天里的 琐碎是那样温暖的浪漫。

唱不尽的《牡丹亭》

闫平的作品往往都是描绘自己的生命体验,比如她近年来创作的乡村戏班子系列——《小戏班子》、《唱戏的人》、《唱不尽的牡丹亭》……闫平说,这缘自她在农村插队时的记忆。

乡村戏班子就是演出传统地方戏或杂技的演员班子,闫平说,他们社会地位极低,仅仅比讨饭的好一点。但他们在台上唱的,却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这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一种鲜明而又凄美的对比。闫平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她所画的戏班子,没有表现台上那些流光溢彩的表演,而是把目光对准了后台,着力表现这些演员化装、排练以及休息的情景。在闫平的画笔下,隐藏着对他们的复杂感情。这组画在鲜艳的颜色下,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比如《唱不尽的牡丹亭》,描绘了开场前演员们化装的情景,画面极具动感,写意的笔法中蕴含了细腻深邃的内涵。

闫平对中国古典戏曲《牡丹亭》有着特殊的偏爱。她去年在上海举办的个人油画展就命名为“唱不尽的《牡丹亭》”。其实,在这个展览上,除了少数作品与戏曲《牡丹亭》的场景相关外,绝大多数的静物、风景作品与这个主题并不相关。对此,闫平说:“《牡丹亭》在我看来并不是简单的一出戏,而是人们、尤其是女性对于爱情等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标志,画都是表达这个意思,比如我画的花卉并不柔弱,开得坚强和热烈。”

说不完的“母与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母子亲情成为闫平最喜欢的题材。“母与子”系列已经画了几十幅,到现在仍然源源不绝。

在“母与子”系列中,母亲与儿子嬉戏、喂奶、下棋……最平凡的生活主题中,浓浓的亲情跃然而出,令人动容。闫平说:“做了母亲之后,就好像上帝往你的身体里注入了一种分泌素,女人浑身上下充满了对孩子那种爱的激素。这是母亲的天性。”闫平说,“一个画家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画什么’,你找的题材必须先能够打动你自己,而我是个母亲,这是最现成的经验,不需要体验生活。我只是找到了对我来说最直接的题材表达。”闫平表示,画画时的激情很重要,而母性永远能够打动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闫平的儿子在慢慢长大,从初为人母的快乐到如今的感情积淀和升华,“母与子”系列作品也渐渐成熟。2004年,闫平的作品《青庄稼》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银牌奖。画面上的母亲怀抱着新生儿在一片庄稼地里,观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只属于女人的勇气。闫平说:“感谢上天让我是一个母亲,自从有了孩子,生活中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看见孩子的黑眼睛,我就知道自己只能选择坚强。”多年来,闫平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充满亲情的艺术世界。她说,现在虽然孩子已经大些了,可作为母亲的冲动却不断涌出,而且对母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所以,母与子的题材她会继续画下去。

在闫平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主题,她曾经说过,我要让绘画彻底“女人”。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用的颜色,这也成为闫平标志性的颜色。“粉红即使枯萎的状态也有一种迷人的美感。”闫平说,“每当生活中碰到困难甚至磨难,只要看到一组粉色,就会让我留恋和热爱这个世界,它使我联想到婴儿的皮肤,想到让全世界的所有女人都渴望得到的爱情,它甚至弥补了我实际生活中真正缺少的关于浪漫的章节。”

画画和教学之余,闫平最大的爱好是逛街,她笑称,这跟所有的女人一样。不过,对画画已经融入生命的闫平来说,逛街既是一种放松,也与画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她接触社会、观察人的最好机会。

更多的时候,闫平守在她的画室里,对着画布倾诉自己的心事。她说:“绘画是我一生的知己,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倾诉,可以找回我失去的信心。画室里工作的时间是个人的天地,只有那个时候,画里画外的我是一体的。绘画让我筋疲力尽,又让我如此着迷。”

■人物名片

闫平,著名油画家,1956年生于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

1984年作品 “全国第六届美展”获优秀奖

1993年10月参加“93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中国美术馆)

1995年参加“全国第三届油画年展”获银奖

1999年12月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2001年参加全国“小油画作品大展”获油画艺术奖

2001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闫平个展

2002年1月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展

2002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个展,

2003年10月获“全国第三届油画展”优秀奖

2004年 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银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