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诗选》后记

时间:2009-12-03 09:20:26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徐寒>相关报道>

后 记

我女儿若昭高考,而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辞应酬、不远行,在京中寓所呆上几个月。侍读之暇,偶然翻阅近几年的题画诗书,行吟卷怀、随笔赋文,便索性整理出来了。与癸未年初出版的《石竹话语》、《石竹韵语》相续接,此辑名曰《石竹行吟》,权当这几年心绪、心境的写照记录。

每作书画,我喜欢自题诗书跋语,以尽余兴。中国文人画历来多见题画诗,或格物言志,即景抒情,一吐胸中真言;或聊作画外之音,言画境未及之意;或诠释一种人文品格,袒露一种人文情怀;或追求一种闲情逸趣,寻世外幽乐......这己成为中国文人绘画的传统,也是我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我看来,即便是涂鸦,这也会使之书画多了几分思想内涵和精神生命,能让作品所体现的诗意画境、诗意书貌,唤起某种缺失和淡忘的人文记忆。

对画,我只是喜欢;对书,我只是爱好;对诗,仅有点感觉,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所以,自己从不轻言自称书家画家诗家。但也可以因此而没有什么约束,也不受什么约束,心也轻松,书画起来也轻松,画题书咏也是信口来。每每兴之所至,率性而求自然,又何必斤斤于工拙而为其所囿呢?真是自由得很。不怀邀赏之心,不去低眉事人,不唯权势是从,当然也不愿去迎合什么而去创作。行艺文之途,而应尽量减少得失之念,这精神是解放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的。在我看来,艺术在本质上就是自由的象征,是对自由的确认。艺术的重要作用,恰恰正是它作为主体的自由的希求,从压抑和危难中恢复人的生命力。换一句话说,没有心灵的自由,没有艺术的自由,这艺术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了。所以,这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成为我认识世界,忘怀世界,或自我满足的一种“神游”。书为心画,画为心迹,秉笔直书,胸臆直抒,又不为生计所困忧,是自由生命的体现,我因此而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当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等于说不去学习、不去思考、不去感悟。近二十年来,我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整理和编撰,应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也有了一些了解,多有见闻,而有点心得。对当世名贤,也有不少识见。世人多言评我之书画得之聪明。不笨或可以为是,聪明却从不敢苟同。摆脱名索,更当以弃聪明而就智慧。于艺言,聪明人还须下笨功夫。尝求己自谓,平时多读古贤书,不可无古人也;创作时则不应受束缚,落笔则可无古人。有古人,学问方可益增,而无古人,自己的精神才出得来。路途云遮眼,不能登高望,只好不在此山中了。

此时,女儿正在参加高考,是最后一门英语考试。考场外,我坐在车中写这篇后记, 以打发等待的时间,消除期盼中的些许焦虑。车窗外,斜风细雨,车内则湿热气闷。于是打开车窗,一任雨湿衣衫,虽有寒意,亦觉清爽。女儿说,高考后她要读读这本陪她复习期间而整理辑选的诗文书稿,我说,好!但不知女儿能否从中读出一点她所需要或有用的东西,不知能否从中加深对她父亲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天晴天雨、天热天寒,我只愿那双隐形的翅膀永远载着她飞向她向往的地方......

 

                                                                                2009年6月8日下午记

                                                                            于北方交大附中高考会场外车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