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 周昌新 在中国书画杂志发表
风格是艺术家的坟墓。从古至今,有多少艺术家都在一辈子努力追求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这往往是事与愿违,无数的艺术家都是在形成自己风格的那天开始,也就是人们尊称他为“大师”之时,同时也就是他的艺术生命死亡之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不外有两点,第一是艺术家本身对风格的理解深度不够,第二是艺术家满足于现状,没有胆量打破自己多年来苦苦追求努力创造并得到市场认可的那点可怜的风格。因此这些所谓的“大师”便成了天天复印自己作品的复印机和印钞机,这个现实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进程。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会倒退甚至灭亡,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一个人,一幅艺术作品等等如果没有创新,那肯定不会得到任何的发展,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创新,就成为我们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艺术创作发展的唯一出路。一味的墨守成规,以学像古人为荣,以守住自己的那点成就为荣,那我们的艺术也就到了穷途末路。
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唯一的,应该是不可再造和重复的,它应该是超越时空和永恒的。如果说一个大师的作品是靠签名和重复自己的表现手法来博得观众的认同,那么这个大师应该是不称职的。
艺术是引导人类潜在意识形态的高级精神食粮。如果艺术创造活动都停止不前,可想而知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会遭到多么大的影响,因此我觉得走进艺术家行列的艺术家们,应该勇于担起这份责任,敢于挑战自己,勇于创新,不断创造,为人们做出表率,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精神食粮。否则自己应该早日退出这个行业,做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事情。
艺术风格应该是艺术家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而不应该是技术和表现技法之类的东西。我们现代的艺术家大多是把自己的表现技法和形式理解成是自己的风格,这应该是严重错误的。就像现代社会中的师父带徒弟一样,只要徒弟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师父就可含笑九泉了,我觉得这种表现应该是民间艺人作法,而不该是已独立门户的大师们的教学模式。这样做法就好像是儿子和父亲长的一模一样,只要人们认识他爹了,就没有必要再看他儿子了。
从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来理解风格,那才是真正的风格,这种风格是无形的,是一种本质精神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体现。
如何才能创造出有这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艺术家如果仅仅是有高超的艺术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这样艺术家就要寻求艺术以外的营养才能满足这种风格的要求。
首先,艺术家除了有坚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表现技法外,还要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俗话说得好,画如其人,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人品有问题,那他的画品也受其影响,反之人品越高,画品越高。
其次,艺术家要充分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民俗风情以及政治和经济,艺术家专业以外的文化底蕴越深,画品就越高。
第三,艺术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历史和专业水平,知己知彼,才能知道自己的水平与古今艺术家相比已处在什么水平。这样才能把握方向,不至于误入歧途。才能创造出能代表这个时代水平的艺术佳作。艺术无国界,是本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
第四,艺术家要深入现实生活,了解人间生活的幸福和疾苦,知道人类发展到今天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方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健康发展。
最后,艺术家要充分理解本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抓住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这样才能创造具有历史生命力的、有灵魂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