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以“订单”模式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16 11:34:4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7月上旬,市艺术学校武冈丝弦班在此举办汇报演出,通过唱念、普通话、表演、形体、腰腿功、器乐演奏6个环节进行展示、比拼,集中检阅武冈丝弦班学生的学习成果。

邵阳市艺术学校武冈丝弦班于去年10月17日开班。学生们通过汇报演出,以唱、念、做、弹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他们一年来的学习成果。老师根据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对6个表演项目逐一进行打分。

首先进行的是男女分组唱念,身着鲜艳演出服的17位姑娘一字排开,在钢琴伴奏下,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前门情思大碗茶》、《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老歌。统一的服装、整齐的配合和优美的唱腔,把观众带入了如梦般的圣境。接着,4位男生演唱了经典歌曲《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随后,武冈丝弦班全体学生用武冈方言合唱了《双下山》、《摘葡萄》、《独对孤灯》等武冈丝弦曲目,活泼诙谐的语言、清新悦耳的演唱形式,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了武冈丝弦的独特魅力。

第二个环节为普通话测试,测试内容是普通话过级的必选篇目。同学们捧着书本,字正腔圆地朗读起来。第三个环节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展示了传统戏曲唱念表演,还演唱了《挥着翅膀的女孩》、《龙卷风》等流行音乐。第四个环节,学生们展示了“台步”“圆场”“瞪眼”“转眼”“戏曲扇”等戏曲形体动作。

最精彩的是第五个环节腰腿功展示,这考验的是学生们的基本功。他们站在一根平衡木前,左手扶着平衡木,左脚微微弯曲,然后右手握住右脚掌,将其举过头顶。随后,他们离开平衡木,做出金鸡独立、大鹏展翅等架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位老师一边手持竹竿敲打着地板,一边喊着口令。原来,老师正在为台上表演腰腿功的学生们打节拍,正踢腿、侧踢腿、劈叉、撑地转等高难度动作。

最后环节为器乐演奏,使用武冈丝弦最为常用的3种乐器:三弦、二胡和琵琶,分组演奏了《阳春白雪》、《步步高》等经典曲目。他们端坐在凳子上,双手娴熟地上下游走,轻轻地拨弄着琴弦,美妙的音符从指尖缓缓地流淌出来。看到他们如此精彩的演奏,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谁也想不到他们大都是初学者。

刘坪今年17岁,初中毕业后,她报名参加了武冈丝弦班的选拔。她说,之前对武冈丝弦并不了解,但因为自己很喜欢音乐和舞蹈,抱着试试的态度报了名。经过一年学习,对武冈丝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是慢慢喜欢上它了。“武冈丝弦的声乐唱念都是用武冈话,虽然自己是武冈人会说武冈话,但有时候还是会转不过来,可是我有信心能学好。”说着,刘坪眼神透着一股坚定。

18岁的王晋程是武冈丝弦班的4名男生之一,在武冈市富田中学上初中时,学过声乐和舞蹈。为何要报名学习武冈丝弦呢?王晋程坦言,我文化成绩不行,没有把握能够考上大学。听说学好武冈丝弦,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他就报了名。“学习武冈丝弦最困难的就是腰腿功,如飞腿、侧翻等技巧性动作,我做得很不到位。另外,唱腔的不适应也是一个难关。因为唱法的问题,被老师说唱得四不像。我一直学习的是美声唱腔,跟唱戏不一样,老师说我唱得不行,改了很久,才把唱腔改了过来。”王晋程自嘲道。王晋程主修的乐器是二胡,汇报演出时,在不看乐谱的情况下,他演奏的《小曲好唱口难开》技惊四座。

去年10月,武冈丝弦人才培养基地在邵阳市艺术学校挂牌。校长曾宪高介绍,该校与文艺院团合作,培养了一大批花鼓戏、祁剧人才,去年他们与武冈市文广新局签订了培养协议,开办武冈丝弦班,开启了全新的“订单式”培养非遗人才模式。

产生于明代的民间曲艺武冈丝弦,曲调轻柔婉转,有宫廷音乐的雍容大气、雅俗共赏,被誉为“仙乐”。2011年5月,武冈丝弦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近年来,武冈市文广新局通过开展武冈丝弦进校园活动、举办培训班、下乡义演、编辑资料、成立武冈丝弦传习所等方式,对这项民间艺术进行拯救、传承和保护。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武冈丝弦缺乏专业的传承表演人才和专业的表演队伍。武冈市文广新局局长刘虎云介绍,武冈丝弦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后,武冈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其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邵阳市艺术学校、武冈市文广新局抽调专人深入武冈市各个学校面试选拔艺术苗子,通过初选和复试,分3批录取了20多人,由武冈市文广新局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就业协议书。他们决定今年秋季再招收5至6名学生,充实到武冈丝弦的传承队伍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送至武冈市各个乡镇文化站或武冈都梁风歌舞团,从事武冈丝弦表演和传承,通过培养这么一批年轻人,让武冈丝弦唱响省内、全国乃至世界。”刘虎云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