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用自然艺术探索公益美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12 10:56:19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最近,一则名为“全民植物地图志愿者招募”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被热门转载。帖子希望招募到一批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志愿者,与本土设计师及艺术家合作,用手绘、摄影等方式记录上海十个开放式公园中的植物。

发起这项活动的组织是“禾邻社”,这是一个以自然艺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非营利艺术机构。禾邻社的使命是重新建立人、自然和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这是自然艺术的核心。

艺术牵手社区

2009年的春天,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年发起建立了禾邻社。半年之后,他们进入了浦东一个社区开展社区剧场项目,通过引入艺术家和其他艺术机构与居民互动,用各种各样有趣的艺术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第二年,禾邻社在浦东公共绿地开展“社区特搜队,定向大作战”活动,以户外定向越野的方式,融于绘画、泥塑、身体剧场等艺术创作形式,让参与者在户外活动中熟悉社区公共空间。再通过与青年艺术家合作开展“社区声音地图”、“社区自然地图”、“社区记忆地图”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社区。

2011年,禾邻社正式提出“自然艺术”的概念,以自然艺术方式推进社区发展。他们还于当年年底,开始研发“全民植物地图”。次年3月,禾邻社与志愿者一起创作了第一份植物地图“南浦广场公园地图”。在此后的活动中,禾邻社更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力求让没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也能参与活动并吸收知识,创作出可供传播的地图“零件”。目前,禾邻社已制作了5张植物地图,计划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再制作7张公共绿地的植物地图。

在经历了社区艺术工作室、社区艺术家驻留、社区艺术工作室、自然艺术教育等探索后,禾邻社发现了以自然艺术为载体,可以激活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重塑本土文化能够唤醒社区凝聚力。

艺术牵手公益

经由4年的社区实践,禾邻社找到了将艺术与公益结合的途径,成为专注于文化产品研发的创作型公益组织,形成“全民植物地图”、“小米游侠记—自然艺术教育”、“手艺社区”三个逐层递进的主体项目。其中,“全民植物地图”作为文化传播项目,面对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城市社区;“自然艺术教育”作为教育项目,面向6岁至10岁的儿童及其家庭,适用于同一阶段的不同背景人群;“手艺社区”作为研究发展项目,应用于处于城市化边缘的历史村镇,探索新型村镇发展的道路。

自2012年冬天开始,“手艺社区”走进日渐凋敝的上海十大古镇之一娄塘。这座昔日的典型江南小镇,正面临年轻人不断离开、外来人频繁入住、古建被岁月剥蚀、手艺不再传承等困境。禾邻社中来自建筑学、社会学、当代文学、文化遗产学、艺术学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深入访谈、踏查走访、视觉文献采集等不同方法,对社区总体情况、个体居民、信仰、风物、店铺等方面进行记录、发掘,以口述历史、社会调查、记忆空间、肖像摄影、纪实走访、风物考察等方法,展示古镇公共社区观察与介入的第一阶段成果。

2013年底,“娄塘序曲·公益之城”特别展在上海公益新天地拉开序幕。禾邻社执行长田晓耕表示,他们打算用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入娄塘,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发展。目前,上海大学公共艺术中心(PACC)、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与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联手支持了这一项目,禾邻社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