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建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才体制的提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05 09:36:04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最具代表性的基地,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建筑群的保护任务。最近,国家文物局经过专家论证,同意在故宫博物院设立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故宫是世界上完整保留至今的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有义务和能力担此重任。

事实上,故宫有着几百年从未间断的修建、修缮、保护和营造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自1953年故宫博物院工程队建立,至60年代初工程队主要由大批具备古建筑营造技术各自专长的技工组成。这些技工大部分来自当时北京地区的营造厂,其中享誉一时的“故宫十老”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木作:杜伯堂,马进考,穆文华,张文忠;瓦作:周凤山,张国安;油画作:张连卿,何文奎;石作:刘清宪,刘荣章。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基础整修,配合开放及展览对部分古建筑进行维修,其中在古建筑修缮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是故宫西北角楼的落架大修。通过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工程队吸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20世纪70年代初,工程队在保留原有骨干力量的同时,新进人员300余名。

新进人员一律当学徒,以口传、心授、手教的形式随同师傅到施工现场边干边学,由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此后30余年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维修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各传统工种日渐退化,官式古建营造传统制度断裂,缺乏新生力量补充,技艺传承危机凸显。故宫博物院面对发展中的困难积极探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2005年12月,古建修缮中心首次组织了王仲杰(画作)、翁克良(木作)、朴学林(瓦作)“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统的正式收徒拜师仪式;2007年11月,随着古建筑修缮形式的转变,故宫博物院外的施工队伍进入故宫参与到古建筑维修中来,面对这一情况,古建修缮中心组织相关施工队伍中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了第二次收徒拜师仪式;2011年3月,按照“三年零一节”的传统学徒方式,针对通过初步考核录取的“派遣制”人员,再一次进行了收徒拜师仪式,并制订了较为详细的从“应知应会”到实际操作演练等培养计划,旨在恢复营造技艺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使技艺精湛工匠能够将一身的绝技传承下去。2008年故宫博物院“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7月,故宫博物院机构调整,原“古建修缮中心”更名为“修缮技艺部”,其工作职能和重心由较为单纯的古建筑修缮,向“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整理、传承和宫廷园艺研究的方向转变。2013年11月,修缮技艺部组织承办了“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培训班”,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开展的以“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为主要内容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培训,对象是在院从事古建筑维修的各单位中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人员。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发展存在人员老化、人才断档的传承危机。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现有正式员工88名,派遣制员工15名。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5名,从事官式古建筑修缮木、瓦、油、画、石等各作专业技师10名,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大都具有30年以上的从业时间,绝大多数已经接近退休年龄,总体来看古建筑修缮员工年龄结构老化,形成不了人才梯队建设,后继乏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发展陷于瓶颈之中,与故宫博物院“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要求极不相符。

2011年3月,故宫博物院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派遣制”年轻人,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明确师徒关系,从最简单的有关“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理论到实操开始,至今已经授业接近两年,通过两年师徒的共同努力和学习,有若干年轻人已经分别初步掌握了“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中各作技艺。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入事业编制的人员需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然而以上15人中有部分人员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进入编制内存在困难,面临着虽然经过辛苦培养出的人才,但又不能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修缮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作出应有贡献的严酷现实。为此建议:

一、呼吁建立故宫博物院“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体制。例如在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基础之上,设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专业技师,并分为“初级营造技艺”、“中级营造技艺”和“高级营造技艺”等三档营造技艺专业技师,对于不同级别的技师制定相应的专业要求,通过相应的考核晋级,培养人才,激励进步,并在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基础之上,设立故宫博物院“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制。

二、针对目前“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面临人才断档的现实,对于经过培养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可以排除户籍制度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作为专业人才由故宫博物院安排使用,逐步建立故宫博物院“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体系,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