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博物馆具有文化传承、艺术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辅助等重要功能。要深入研究大学博物馆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前,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承办的“大学博物馆与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推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大学博物馆更好地承担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博物馆:校园里的“文化宝藏”
目前,我国大学拥有数百座博物馆,还有不少大学博物馆正在兴建或筹建中。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对此,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焱总结说,大学博物馆是人类生存的缩影,是沉淀人生体验的载体。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韩俊兰认为,高校博物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是大学文化系统的实物表征,是大学文化特性的集中表现。
在发言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河表示,从大学博物馆的馆藏来看,这些博物馆拥有的藏品数量庞大,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品;从科研水平来看,大学专业人才集中,处于学术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可以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从专业性来看,这些博物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既有综合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有反映各行各业历史文化和研究成果的行业博物馆,涵盖领域包括地质、美术、建筑、农业、船舶、纺织、音乐、建筑、中医药、航空航天等方面。
“这些博物馆以大学为依托,具有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科研实力雄厚、专业性强等特点,是大学校园里的"文化宝藏"。”杨河说。
发挥博物馆作用符合高教规律
杨河认为,大学博物馆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大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开展大学博物馆研究,在理论上深刻阐释大学博物馆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推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杨河说。
以河北大学为例,据了解,该校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1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甫创立的天津北疆博物院。目前该博物馆存有文物近8000件;动物标本 125余万件,基本囊括了动物界的各大主要类群,标本收藏范围覆盖包括台湾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另有12个国家的交换或馈赠标本。我国蝗虫分类领域的唯一院士印象初便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工作。
河北大学博物馆年均接待的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达5000人次,目前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河北大学党委常委杨立海介绍,学校博物馆作为展示学校精神传统和办学水平的窗口,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辐射效应。
韩俊兰则表示,17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直接起源。创办于1905年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师范学校的“南通博物苑”同样也是高校博物馆。博物馆与现在教育制度,特别是大学有着血肉联系。
“充分发挥大学博物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顺应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不仅对大学,而且对整个民族文化都有利。”韩俊兰说
博物馆应成为高校名片
显然,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大学文化中的一座“富矿”。然而对于这样的宝藏,我们的“挖掘工作”是否充分呢韩俊兰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
“我们的多数博物馆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韩俊兰说,高校须深度挖掘,在扩大规模、提升内涵、扩大影响、加强文化交流、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高校博物馆成为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综合反映,成为高校对内对外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宣传窗口,甚至成为一所学校的名片和标志。
“应该把大学博物馆作为一种大学文化基因,大学与社会衔接的文化纽带,开展以大学博物馆为核心的社会公众文化服务,从而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发言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艺术馆馆长蔡劲松如是说。
河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李文龙则表示,大学博物馆应认清自身的主体任务,应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并发挥特有的资源和科研优势,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大学博物馆要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对外开放。
河北农业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至学谈到,建设大学博物馆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抓住本校特有的校园精神文化内核,使校园精神的物化成果和师生的教育行为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