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毕业展:大浪淘沙下的“造新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09 13:36:34 | 文章来源: 现代快报

新发展

广为开放的推介平台

一直以来,毕业展仅仅是作为各艺术院校每年一度的内部展览,以简单陈列学生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校教学和学生专业的成果;学生也都将其视为在母校“露脸”的一个机会。由于近些年艺术类学生就业压力骤增,“学院派”已不再固守曲高和寡的传统,各大院校开始策划毕业展,扩大宣传范围,一步步将其打造为具备毕业生招聘,乃至作品推介、交易平台功能的展览,毕业展已然呈现出艺术博览会的发展趋势。事实上,通过各大院校的毕业展也可看出,适应市场需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主动选择。近些年,不少收藏和拍卖机构也直接从毕业展中发现人才、收购作品,大学生艺术作品已经因为价格和潜力优势成为艺术市场的一个新板块。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内有计划推出的大学生艺术作品拍卖专场就将达到前所未有的22个。

据悉,中央美术学院则继续牵头举办“千里之行”毕业生展览评奖项目,推介该院“冉冉升起的艺术界新星”。中国美术学院今年的毕业展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参观展览、挑选人才,花大力气办毕业展。清华美术学院在毕业展中特别为造型专业的学生安排VIP专场,在藏家和毕业生间牵线搭桥,并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组织部分专业学生把毕业展开到了798艺术区。南京艺术学院的“2013届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作为长达一个月的南艺“艺术展演月”的重头戏,此次毕业展囊括了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等1000余件优秀毕业生作品在南艺美术馆隆重举办。

新趋势

从小众展到艺博会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一些人表达了对学生过早接触市场的担忧:大学学习成果的毕业展示,应该坚持学术性,不该变成博览会、交易会;一味强调适应市场需求,会使年轻艺术家过早受到资本的侵蚀……这样的担心也许不无道理,但问题远非这么简单。

学生面临毕业即将失业的现实挑战姑且不论,“市场”也并非是与艺术截然对立的魔鬼。一些实用型专业,理应积极投入市场,在市场的检验中展现出艺术的活力;一些纯艺术的专业,也应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不必束之高阁,自怨自艾。所谓受到资本的侵蚀,艺术家能否坚持艺术的信念,年龄也不是必然的决定因素。

问题的关键不是毕业展的形式该不该成为招聘、交易的博览会,而是学生的作品能否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毕业展能否真正办成博览会。学生善于模仿而缺乏创新,精于技术而缺少深度等仍然是当前学院教学的突出问题,体现到毕业展中,便是作品偏于单一,艺术新意不足。所以,我们不必苛责艺术院校利用毕业展推动学生就业的尝试,在一定意义上,直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面对市场的检验,反倒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艺术学院教学改革形成倒逼。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学校还应让这种毕业生作品展览更加系统化,更具品牌效应,通过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对展览中出现的优秀毕业生进行持续关注和扶持,形成“学院后”长期教育的新模式,保障艺术人才成长的连贯性。而如果艺术院校每年的学生毕业展真的能够发展成为形式独特、影响力广泛的艺术博览会,那么不仅对中国艺术的教育有益,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意义。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