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动画毕业作品《复仇的靴子》
又是一年毕业季,网络上又开始流行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短片。每每有制作较为精良或者立意比较独特的短片,就一定会吸引大量转发,引发一片“中国动画不缺人才,只缺土壤”或者“这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国产动画终于要雄起了”之类的评语。
这些凝聚了作者心血和智慧的动画作品确实应该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它们看起来比市场上的动画作品高出一大截?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出的能力能否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设计动画作品对动画产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毕业设计作业的水准高于一般商业动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裕。只要学生自己愿意,从大二就可以开始准备,没有商业动画制作那样紧张的时间表,可以反复推敲和修改。
其次,毕业设计动画作品的选题和风格非常自由,只要不是过于血腥暴力的题材,一般都可以过。在这个选择自由度下,学生往往会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题材和风格入手,规避自己的薄弱方面,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在画自己擅长的风格的时候,学生会显得非常出色,而一旦进入工作,如果公司对风格或者方向有一定的要求,往往就不能适应。笔者也曾经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技术很不错,但个人风格过于强烈反而无法适应其他风格片子的制作。很多时候,学校在如何互相协作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培训,强调个性多于适应性。虽说个性很重要,但动画更多的是一项工业,是一个格外需要协作配合的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是能适应各种要求的人才。
再次,短片相比长片要好控制得多。在几分钟内吸引眼球还比较容易,但如果是控制一个系列片或者一部电影,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短片做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具备了能控制长片的能力,还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
从这个角度看,毕业设计动画作业的当下“出彩”和动画产业的未来“光明”并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存在前因后果或其他逻辑关系。其实,如果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来看,毕业设计动画作业所造成的仅仅是一个繁荣的假象,因为绝大多数动画专业学生毕了业就转行,投奔游戏业或者其他行业,基本没有为动画本行业输送多少人才。
最怕听到“中国动画不缺人才不缺技术”这样的话,事实上,中国动画什么都缺,每个环节都缺。一个成熟的原画师至少需要磨炼5至6年,这五六年中还要面临来自自己、家庭和其他多方的压力……试问,现在的毕业生有多少能拿着低薪坚持熬出头呢?说这些,并非针对毕业生和毕业设计作品,只是希望业界能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毕业设计作品,毕竟那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对于它们对产业的意义,还需要慎重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