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国博:老人与孩子的艺术邂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4 10:55:19 |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艺术爱好者热心讲解大师画作

“扫码”自助

每件展品前都有家长

拿着手机在“讲故事”

国博:老人与孩子的艺术邂逅

国博:老人与孩子的艺术邂逅



独自来博物馆参观的陈凌趴在玻璃上注视着《乾隆南巡图卷》,半天才移动一步。“我也不是很懂,就感觉类似清明上河图。完全精细的工笔,水面的波纹、大片树木的叶子、屋顶的砖瓦都一丝不苟地一点一点画出来,真下功夫啊。”

陈凌指着画卷中行船的局部说:“你看划船的小兵都画得很小,坐在船里的官就大了一些,坐在中间的人估计是最大的官,画得特别大,比周围人都大了一圈。一个一个小人看过去,想象着当时的场景,觉得特别有意思。”

《聊斋图说》图册,因为依托于深植民间的《聊斋志异》,看起来也别有趣味。这套“图册”,就如同《聊斋志异》的插画,笔法细腻,色彩华丽,生动体现了晚清仕女画的艺术风格。据专家考证,这套画册很可能为清代商人徐润组织画家绘制,并作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贺礼进献宫中。

《聊斋图说》图册表现了《聊斋志异》中418则故事,描绘画面725幅,展览精选其中40则故事的40幅画面进行展示,大致分为“狐鬼花妖”、“人生百态”、“讽世良言”、“奇谭怪事”等4个主题。大家耳熟能详的狐仙婴宁、鬼女聂小倩、花精牡丹仙子等都囊括在内。而在“讽世良言”中,《画皮》、《罗刹海市》等名作尽皆展示出来。如果带着孩子来参观,挑选一些《促织》、《骂鸭》之类适合孩子的小故事讲讲,想必在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还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本报记者 魏婧 文并摄 J238

即便没有遇到杨先生这样的热心人,普通观众也可以在智能手机的辅助下,通过二维码方便、迅速地“自助”解读展品,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伦勃朗的名作《芙罗拉》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郭同学,正眉飞色舞地给两个同伴读着扫描二维码后得到的伦勃朗作品特色。“我们对画都没什么研究,只能直观看到这是个戴着帽子的美女,”小郭笑着说,“之前还在奇怪,人物画像跟自然有什么关系呢?扫了码才知道,这幅画原来是以作者深爱的逝去的妻子为原型,描绘主管春天、花卉、爱情的女神形象,是理想化了的自然。”

展馆里,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参观。二维码的加入,让孩子们对那些略显严肃、遥远的作品生出亲近感来。记者观察到,许多小朋友都拿着父母的手机承担了“扫码”任务,之后再兴高采烈地交到父母手上,催着父母讲解。尤其在最受小朋友欢迎的以动物为主题的“自然生灵”区,光滑洁白的北极熊雕塑、古老的青铜牛头、百兽之王狮子……每件展品前都有家长拿着手机在“讲故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住地点头。逛博物馆,再也不是走马观花地转一圈、看一看了。

“道法自然”展览分7大板块,包括:伦勃朗《芙罗拉》,高更《沐浴的塔希提妇女》、雷诺阿《海滩上的人》,青铜牛头,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设计的玻璃花瓶,日本籍艺术家杉本博司的《博登湖》,凡·高《柏树》,透纳《从安康圣母教堂的门廊眺望威尼斯》、莫奈《艾特达附近的岩门》、塞尚《从埃斯塔克眺望马赛海湾》。位于南区一层2、3号展厅,展出时间到5月9日止,票价20元。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