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公立美术馆亟须补当代艺术的漏 保存记忆 教育公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3 10:57:46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刘小东从当代艺术的定义入手,指出当代艺术在中国各级公立美术馆的收藏中缺失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提醒美术馆除了美育人民还有保存公共记忆的责任。并对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具体的方法和有可能带来的弊端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非常有操作性。

以前我们感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从日本发展到了全世界。”

现在网上又流传一个段子:“看唐朝,去日本,看宋朝,去韩国,看民国,去台湾。”

如果要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呢?在中国的各级美术馆中是找不到踪迹的。明眼人会指点你往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去瞅瞅。

比利时人尤伦斯可以说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的人之一,他的藏品中当代艺术占到了80%。最要命的是他在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值钱前就已经收藏有2000件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也就是说他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识于微时,不仅他收藏的成本低廉,而且中国当代艺术家大量早期的作品都在他手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要想绕过他,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这就不难理解,尤伦斯的一举一动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和走向都至关重大。200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开幕,尤伦斯艺术中心作为一个非营利的艺术机构,尤伦斯一再强调自己来中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花钱。他不满足于赚中国当代艺术的钱,更乐于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尤伦斯艺术中心如何在中国复杂的现实环境里保持独立运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又会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带来怎样的未来都是公众一直担忧的话题。这也就不难理解两年前尤伦斯在香港索斯比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上,挂出了106件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后,引得当代艺术界议论纷纷。有国内评论家称之为“抛售”,并推论“欧美艺术投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失去信心”。

一个国家的一门艺术种类的兴盛和市场走向居然被一个国际收藏家左右,这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件好事。而中国当代艺术也经历了从不为人知到国际市场上的炙手可热,屡创新高,到现在的回落平稳。路径曲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寻找市场和出路的时候,把目光投向中国各级公立美术馆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对中国的公立美术馆来说,在免费接待公众,被赋予了更多的公众美术教育功能的同时,如何增加自己的藏品,推出更多吸引公众的展览,也是一个迫切待解的课题。当代艺术作品与各级公立美术馆的关系就像牛郎织女一样,只是偶尔“金风玉露一相逢”,像过客一样,匆匆相交,并没有长厮守。美术馆偶尔会有当代艺术的展出,但把当代艺术作为永久性藏品,仍然是缺失的。就像一个漏洞一样,在美术馆你看不到现在最火热或者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当代艺术的展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失。

当代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如果从1979年的“星星美展”开算,有3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93年大举登上国际舞台开始计时,到今年也整好20年了。它的发展和收藏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终于撞到普罗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当代艺术如何界定,如何入手?对收藏者也好,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需要普及和补课。如果说我们觉悟得迟,没有赶上早班车,那没有关系。现在动手也来得及,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一条出路,更是要观众跟中国最火热最当下的艺术形式接上头儿。毕竟博物馆和美术馆除了展览历史上的国宝级美术作品外,更应该展示当下各种各样的艺术种类,这些才是最接地气、最容易有共鸣和最吸引观众的东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