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记者邱伟荣 摄
作为高等教育人群集聚之地,广州大学城走向文化之城的道路似是自然而然。广州市日前通过的“大学城提升计划方案”中提到,争取用10年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优化广州大学城内的文化体育设施,全面落成高校博物馆群。目前,大学城内坐落着岭南印象园、科学中心等各种文化的承载地,另外高校集聚的优势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文化之城的先决条件。但与此同时,启用多年来,大学城的人文气息尚未形成。有专家认为,要建立相关机构,实现大学城文化之城建设的全面统筹。
“文化之城”作为“大学城方案”中文化范畴的一个整体,这其中包含的方面中少不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等。
大学城周围早有历史“文化基石”
广州大学城内已经存在了不少可用于筑建文化之城的“筑城基石”,为其迈向文化之城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其中,位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区域的岭南印象园,作为凝聚了岭南传统文化精华的典型代表,向大学城内外的游客展示了别具岭南风情的建筑、食品以及各种传统活动。
而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南汉国烈宗刘隐称王之后把它作为皇家的狩猎场和御花园。除此之外,几代南汉帝王的陵冢坐落于此,村里还保留着传统的宗祠建筑等等。
建大学城之前,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小谷围岛进行全面考古,抢救发掘清理了古墓葬145座,以及其他窑址、炮台等遗址。去年9月,广州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在小谷围北亭村山坟头又发掘了一座“中”字形东汉砖室墓。
除了传统的代表,岛内还有新时代以及新文化的“标杆”——广东科学中心。其通过“数码世界”、“飞天之梦”、“人与健康”等主题展区以及各种科技体验馆与实验室,让大量的学生乃至家长在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科技知识。
此外,由于大量学生在这里就读,工具书、文学书籍等书店和文具店也在城内随处可见。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也络绎不绝。
欠缺:
人文气息尚不够浓厚
虽然目前大学城内构建文化之城的“砖材”已有不少,但同时其在文化环境上还存在较多的待改善之处。尽管已经启用多年,但目前城内的人文气息尚未形成,甚至有人为大学城冠以“文化孤岛”之称。
启用不到10年的广州大学城,相对广东地区的大部分高校而言,城内的大部分高校也只属于该校的一个新校区。这些校区的建筑虽然崭新并富有现代气息,但是与大部分学校的老校区,如中山大学本部的民国风格各种“纪念堂”,广外白云山校区同时富有中西风味的建筑等相比,大学城各高校的建筑则缺少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再者,许多高校本部的学习氛围普遍比新校区浓郁。在广外大学城校区就读广告专业的郑同学,每每去到该校的白云校区看到草地和凉亭里在看书的同学时,都会感叹:“这才是读书的地方。”
对策:
统一统筹至关重要
大学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早已引起了众多专家以及相关人士的关注,对于如何走出一条大学城自己的文化之路,也早已多有议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黄伟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若能组建“大学城文化城建设委员会”或相似的组织,对大学城的文化之城建设进行统一的统筹来说,则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他还谈到,不仅仅在文化建设这一领域,在大学城的社会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等各方面,若能有一个统一的统筹单位,则各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都会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