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曾竹韶:为复兴民族雕塑艺术奉献一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21 08:59:27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雕塑)  曾竹韶


孙中山先生像(雕塑)  曾竹韶

又一位百岁艺术家去世。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者曾竹韶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4岁。3月16日上午9时,曾竹韶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遵照曾竹韶遗愿与家属要求,身后不举办大型追悼活动,因此告别仪式素淡简朴。

  据中央美术学院官方提供的资料介绍,曾竹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赴西方求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在留法学成回国后,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作品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交融,其纪念性作品及肖像创作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由于曾竹韶在雕塑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2年他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3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中国美术金彩奖”暨中国美术专业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

  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创作是曾竹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从1953年到1957年,在45岁至49岁的壮年时期,曾竹韶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了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纪念性雕刻工程,这一工程使他在重大历史题材的雕塑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与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都属于城市雕塑的范畴。在这些项目的设计创作中,曾竹韶积累了丰富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经验,从而奠定了他作为新中国城市雕塑的开拓者的地位。

  在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史上,曾竹韶最突出的贡献是纪念性的肖像雕塑,包括一些亲人和平凡人物的肖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蔡元培先生像》与《孙中山先生像》。得知曾先生去世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在微博上说:“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先生的雕像是曾先生创作的。当年在北大面对师生演讲时,风度翩翩,我是听众之一。他留法得到过蔡元培先生的资助。”

  教育理想: 创建民族雕刻体系

  曾竹韶青年时代在法国留学期间,几乎跑遍了欧洲国家,参观博物馆、考察古代雕塑遗作。中年以后,他又在中国国内考察中国古代雕塑。上世纪80年代,他提出“创建民族雕刻体系”,并且将这一思想贯彻到中央美院的雕塑教学中。1986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开始招收“古代雕刻”专业的研究生,为在雕塑系建立“民族雕刻体系”准备师资。他同时在重要的全国性会议上呼吁,希望全国的美术学院雕塑系,也着手招收“古代雕刻专业”的研究生,在各省美术学院雕塑系,建立“民族雕塑教育体系”,从而形成中国雕塑创作中的民族雕刻风格。数十年来,曾竹韶对于雕塑历史理论和遗址的美术考古,从未间断,撰写了大量有关中西雕塑的论著。

  著名评论家殷双喜认为,从教育出发,探讨中国雕塑创作的艺术体系,曾竹韶抓住了中国雕塑发展的根本,教育体制与艺术思想的滞后,必然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遗愿: 建立中国古代雕刻博物馆

  曾竹韶多次呼吁建立“中国古代雕刻博物馆”。建馆初衷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法国学习雕塑时,当时他参观过欧洲各国的主要博物馆和重要的教堂、古迹,对古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推崇备至,而对祖国的雕塑艺术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件事感动了他并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那是1936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展”。展品当中最打动他的雕刻作品是出自敦煌石窟的唐代供养人像和一件北魏佛像,还有几件汉代青铜的小型动物雕刻,其艺术价值依他看与古希腊、罗马艺术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之后,曾竹韶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对中国传统雕塑的考察、研究与撰述。他说:“‘蓄三年之艾,以治七年之病’,我现在从事的正是这种披荆斩棘、铢累寸积的工作。”

  虽然中国古代雕刻博物馆至今尚未实现,但他呼吁建设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歌剧院都已建成,曾先生为复兴传统雕塑艺术所做的贡献已为后人重视。曾竹韶的学生、雕塑家朱尚熹说:“我们这些来者如果在学习、研究、整理、运用民族传统雕塑中做出哪怕是一点点贡献,那也是曾先生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