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高等教育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2 09:53:05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通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二是通过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促进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解决,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实现这种支撑作用,高等教育要在以下方面改革创新:

调整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向,这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先进知识、创新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十二五”时期对科技创新机制的关注点,将由关注技术的采用转向科技进步的源泉及其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更加突出大学知识创新的作用。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一方面,大学要引导和支持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的高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切实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调整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这就是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国家“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偏少,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脱节,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迫切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确立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观,同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其次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等,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高校要把质量问题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学校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其中,质量处于中心地位。

调整好高校学科建设的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高校要针对这些目标,在尊重学科发展和科技发展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瞄准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需求,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学科力量,调整学科发展方向,直接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调整好高校服务于社会建设的重点,注重发挥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功能,突出重点领域,抓住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突破,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大学利用各个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和能力,应该成为衡量大学社会影响力、综合实力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尺。“十二五”期间,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教育财政投入,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关注低收入人群的受教育权力,推进“阳光招生”等,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大学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大学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部署,让我们深感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寄予了重望和新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站在了这样一个历史新起点上,这既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也是实施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起始点,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续接点,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用好和抓住中国高等教育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