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办学之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9 11:17:53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集天下英才而用之

当代艺术家丁乙、著名画家夏葆元、张鸿年来了,文物修复专家张定、孙坚、邓廷毅、徐纯中来了,香港动漫画协会会长郭峰来了,还有成龙、曾志伟、周杰伦,这些娱乐圈内鼎鼎有名的“大腕”,这些被艺术学院视作偶像的明星,都先后成了表演学院学生的“艺术指导”

办一所有影响的高校,尤其是艺术学院,师资是关键。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当北京大学校长时,有一条办学经验:从全国各地延聘许多著名人士来校任教。

这里介绍一个飞苹果飞进来校园的故事。

他是一只飞来飞去的洋“苹果”。飞苹果是一个奇才。1971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5岁就学会学了软件编程,19岁在德国的一家广告公司打工。1993年他进入巴黎最高等艺术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个毕业于装置和多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1999,他年在巴黎创立了飞苹果工作室,为世界各地创作了许多多媒体作品。2004年,飞苹果带着中国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上海,工作室也随之迁来,名字叫“飞来飞去多媒体创意公司”。飞苹果苹的团队在上海承接了很多大型项目。如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的大型互动装置空间、上海儿童博物馆的数字互动空间改建项目、法国工艺美术科技博物馆无界视屏、法国巴黎ISEA展等,都极其成功,很有影响。

校领导多次和飞苹果商谈,邀请他出任数码学院的特聘教授。2008年,飞苹果加盟复旦视觉艺术学院。37岁的飞苹果决定不飞了。他说:“我要在这里扎根。”2009年,飞苹果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东方学者”的称号。在上海民办大学中,飞苹果是第一人。

清看如下一张令人怦然心动的“但求所用”名单: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上海海陶瓷博览中心主任、汉光瓷之父--李遊宇来了,中国第一位高尔夫专业教授--吴亚初来了,当代艺术家丁乙、著名画家夏葆元、张鸿年来了,文物修复专家张定、孙坚、邓廷毅、徐纯中来了,香港动漫画协会会长郭峰来了,还有成龙、曾志伟、周杰伦,这些娱乐圈内鼎鼎有名的“大腕”,这些被艺术学院视作偶像的明星,都先后成了表演学院学生的“艺术指导”,每年定期来学校开办讲座;兼职教师也包括了许多业界精英,其中有玉石雕刻大家刘忠荣,珠宝首饰设计大家宋菁、刘红宝。时尚设计学院78名学生有幸成了国内23位工艺美术大师的“关门弟子”。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许多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如朱德群、赵无极、凌峰、廖昌永、李安、徐克、靳羽西等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此外,对于有突出专长的工匠或技工,只要有真本事,学校照样不拘一格,同等待遇,虚席以待。

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

国内各类博物馆需要修补的古画和文物约有2000万件,但目前具有专业知识的文物修补人员只有400人。按照这个速度,要等上1000年,才能将文物修补完。我国文物修补的行当面临失传危险。校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以美术为基础,结合综合艺术、公共艺术,开设文物修补这一专业。

学以致用,是办学的全部目的。学校的专业设置,尤其是重点、特色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按照学院领导提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方针,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来设置。

让我们再到美术学院的文物修补专业去看看。

这里寂静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也听得见。30个学生正聚精会神在国内外著名的修复大师的指点下,专心致志地修复一幅古画。这幅古画因画面受潮粘连,破损残缺严重。先要润平展视、揭裱去污,然后采取高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的直观显示,研究作者的风格,运用绘画技法,用波进法全色,反复模拟,点、勾、染,绘小样,力求达到“四面”生光、修补无破绽的水平。

据悉,国内各类博物馆需要修补的古画和文物约有2000万件,但目前具有专业知识的文物修补人员只有400人。按照这个速度,要等上1000年,才能将文物修补完。我国现需要修补的古籍有1000多万册,靠目前全国70名专业人才,即使以一年10万本的修补速度也要100多年才能完成。但是,干文物修复这一行,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工匠”的活,并非“艺术家”。于是,文物修补的行当面临失传危险。校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当机立断,决定以美术为基础,结合综合艺术、公共艺术,开设文物修补这一专业。

这是一个人无我有的大胆创造。学院还决定:把文物修复列为美术学院的重点专业,在三年前,就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延请名师来校授课,也请上海博物馆的老技工来授课。现在,我国第一批文物修补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毕业生尚未走出校门,许多文物修复部门的经理已走进校门了。

这也是“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思想的生动例证。社会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需要,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和社会需求,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需求、当代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