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艺术界的名师高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7 13:58:01 | 文章来源: 今日艺术网

邱志杰和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我的老师是点子大王

“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和失控状态,学生们的多媒体表演会进行得怎样,我心里没数,这是一个实验。”

2010年6月,邱志杰和他的学生在广东美术馆的大厅一字排开,每当开幕式主持人提到他,他就扭头对学生们笑,进行眼神交流。这是邱志杰的总体艺术工作室的一次成果汇报,以“头脑风暴”为主题的展览融合了摄影、录音、录像、文本、多媒体剧等多种形式,将目前中国最炫的课堂搬入美术馆。

头脑风暴席卷课堂

2003年,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的邱志杰就将学生组织起来创办了总体艺术工作室,他把社会学的、考古学的、媒体研究的,甚至舞蹈的授课方式引入教学中,用他的话说,是“试图在正统美术教育与当代艺术之间构造一股活泼的力量”。

当邱志杰混在人群中时,几乎没人看出他的别致之处。但当他启动大脑,想出别人想不出的教学点子时,学生们立刻被这个老师吸引了。

在邱志杰为新生上的第一课上,学生们被要求用身体的一个部位写出自己的名字,不得重复,然后所有人跟着他做。第一个学生用手指在空中写,第二天用脚在地上跳,第三个甩脖子,第四个用手肘划……第n个也许只好伸舌头?邱志杰以此来比喻艺术创新的难度,而在入学第一课上就强调创新,皆因创新是邱志杰以及他所在的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的关键词。

自我介绍只是一个开始,2006年,邱志杰组织学生们在上海的造纸机械厂老厂房里开始了多媒体表演。随后,他们在“中国时代2006”文化节、南京三年展等活动上都做过类似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允许学生们自由发挥,而作为老师,邱志杰对学生也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上,有一个女学生甚至是带着狗来的。

邱志杰课堂上的另一个基础训练“过河计划”颇有心理治疗的意味,“我在做这个计划的同时也看了很多心理治疗的书”。这个计划要求每个学生描绘出自己过河的场面,包括河流两岸的风景和过河的方式。“河的这岸是学生对目前生活的认识,而彼岸是他们对未来的期待,过河的方式表现了他们的性格。“有人的河流风平浪静,他对达成目标的困难估计得非常少,而画出波涛大作的人显然是意志力比较强的。”邱志杰指着一张骑凤凰飞过河的画说:“这个学生依赖性比较强,期望通过贵人的帮助达成目标。”

在邱志杰的课堂上,充满了此类你必须既能发散思维又能逆向思维才能搞定的课题,他和同事张培力等人认为艺术院校中的基础部教学是考前班的升级版而已,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误解和排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因此有人批评他的教学脱离了艺术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你必须学会团队合作

严格说来,邱志杰和他的学生们一直是以一个团队的面目在为当代艺术提供趣味。“总体艺术工作室”已经实现的项目包括“如何成为无知者”、“总体艺术医院”、“中山公园调查”、“颠覆香格里拉——西藏题材绘画调查”、“贫困设计博物馆”、“100只独角兽”等。在这些艺术项目中,邱志杰要求学生像一个社会学系或人类学系的学生那样做研究。

邱志杰本人在艺术圈有多重身份,既是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也是活动召集人。他在艺术圈积累的资源使他的学生得以顺利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但不知为何,他带领学生所做的团队计划总是比他个人的艺术作品更吸引人。

“如何成为无知者”是邱志杰2008年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收藏展所做的教学计划,学生们在黑板上以反字刻下“醒句”(邱志杰定义为让你突然间从习惯的思维跳出来的话),并直接印制成版画送给参观者。“版画供不应求,有小朋友因为拿不到版画当场大哭,非常难办。”邱志杰说。

在“西藏题材绘画调查”中,邱志杰带着学生们走过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德格县、石渠县,青海玉树、西宁,西藏拉萨、日喀则、聂拉木等地,在喇嘛庙、中学、露天集市和灯光球场等地举办露天画展,观察藏族人对西藏题材绘画的反应。学生们第一次了解了藏族的宗教、风俗,解除了很多“原本以为”的误解,“还有漂亮的女学生被小喇嘛索要QQ号码”。

但邱志杰为学生布置的任务,有时并不太有趣,比如调查全国的中山公园,比如走访北京的地下室招待所,比如调查西递、宏村的写生者,这些看似枯燥的作业,最后汇总起来才形成有趣的艺术课题。在这种训练下,邱志杰的学生必须习惯团队协作,在这些艺术计划中,学生的名字几乎不被提起。而矛盾的是,对强调个性的艺术家来说,独立性又是最需要的品质之一。对此,邱志杰的解释是,“越有能力成为一个合作者,才越有能力获得自我”。

邱志杰的学生已经开始成熟。他的学生陈志远甚至独自沿着长江顺流而上,一路只喝长江水,一路采集自己尿液的结晶。“他说喝了长江水,自己一路都在生病。”邱志杰道。

未来,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质疑他的权威,要求署名权或脱离他的团队,如邱志杰把变数也看作计划的一部分,那他的教学实验无疑是有价值的。 (采访/孙琳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