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艺术之门”拓展演出品类,今年首度引入户外管乐团表演。
“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上周末,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工作人员集体去郊外度了个小假。整个暑期,因为“打开艺术之门”艺术几乎天天有演出,有时甚至是两场,他们便也几乎天天值守岗位。而这个岗位,有时还兼具“幼儿园阿姨”的角色。“音乐堂不仅是个音乐乐园,更是个音乐家园。”音乐堂负责人徐坚说。
一个“乐”字,道出了“打开艺术之门”能在北京演出暑期档中立稳脚跟的法宝之一。就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而言,抓住了“玩着学、学着玩”这个砝码,演出和活动内容的设置也是围绕这一点。比如,孩子可以自己上台指挥,与名家一起朗诵,跟演员学习芭蕾舞动作等,而儿童音乐故事会《西游记》,则完全是由孩子自己上台表演……“如此参与式、主动型的艺术体验模式,与那种灌输式、被动型的艺术教育相比,更能真正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效果也更好。”徐坚说。
除了演出,让孩子们更加乐在其中的便是“打开艺术之门”主题夏令营了。小画家、打击乐、魔法三个夏令营,让很多孩子懂得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我的孩子比较内向,当初就是想让她能在夏令营里学会怎么跟其他小朋友相处。没想到孩子在打击乐夏令营过得特别开心,关键是孩子们通过玩还能学到知识。”
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吸引孩子们的另一个关键字是“家”。据了解,2010“打开艺术之门”从7月9日至8月29日,52天演出61场,涵盖音乐会、芭蕾、杂技、电影、木偶剧、京剧、昆曲、评剧、相声等,吸引观众超过7.3万人次。10场讲座,也是场场爆棚。这其中,很多孩子几乎以音乐堂为家了,几乎所有演出场次和活动都参加。
因为常来常往,一些家长和音乐堂的工作人员成了熟人。参加“打开艺术之门”时,他们会很放心地把孩子“寄存”于此,然后去办自己的事,等演出结束再来接孩子。还有主题夏令营,很多孩子被“全托”给音乐堂,工作人员既得维持现场秩序,又得照顾孩子们吃饭,还得带孩子们上厕所,俨然“幼儿园阿姨”一般。
正是这样的附加服务,使“打开艺术之门”笼络住了一批忠实的“老客户”。孩子们愿意来,因为这儿好玩;家长们愿意来,因为这里的氛围与别的剧场相比更亲切。徐坚说:“我们就像一个老字号,客人来到这里会觉得很亲切,有人情味儿。”
文化的形成是社会潜移默化的行为,儿童艺术教育更是润物细无声,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与耐力。从当年首创时的全国一枝独秀,到如今蔓延至全国几十座城市院线同期举行,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走过了16年的坚持、延续和拓展,凭借专业细致的内容策划、细心周到的服务,成为国内艺术普及的一个标杆,也成为很多孩子暑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