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刘志庚:让老百姓享受文化建设成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1 11:33:31 | 文章来源: 东莞日报

昨日(8月31日),刘志庚参加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传文化战线组讨论,并就文化名城建设作重要讲话

“现在的东莞,经济发展到这种程度,如不更加重视文化,就会犯重大错误,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没有远见的领导,不善于抓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

“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没有远见的领导,不善抓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昨日(8月31日)下午,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举行分组讨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参加宣传文化战线组讨论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性,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寻找差距,踏实真抓实干,用五至十年时间,让东莞再换新颜。

文化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前天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专题部署文化名城建设,揭开了文化建设的新序幕,标志着东莞文化发展迈入了新阶段,这在宣传文化战线引起强烈共鸣。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名城建设给市直媒体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陆世强感慨地说,“新一轮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已来临,我们很受鼓舞,从建设文化新城到建设文化名城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闻媒体一定会借这次的东风继续做大做强。”

东莞广播电视台台长黄永贵也深有同感,他认为,文化新城和文化名城虽一字之差,但内涵丰富,名城更注重人的素质和水平,更注重知名度名气和形象,更注重文化品牌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媒体要为还原东莞真相作出应有贡献。

“文化新城是东莞文化发展的第一个春天,文化名城是第二个春天。”在东莞工作了22年的市群艺馆馆长何环珠欣喜不已,她建议东莞申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不善抓文化建设的领导不合格

大家踊跃谈感受、说体会、提建议,刘志庚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不时插话,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听完大家的发言,刘志庚动情地说,各级各部门首先一定要统一认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更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没有远见的领导,不善于抓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东莞市民总体上富裕,但并不等于生活水平和质量高,如果文化素养和文化服务没上去,就难谈生活质量。所以,东莞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

为此,刘志庚强调,一定要坚定信心,“我们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基础、思想基础以及文化新城硬件建设基础,只要坚定不移,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主动找差距认真抓落实

面对文化名城建设的更高要求,刘志庚要求主动寻找差距。目前问题在哪里?他提出了这样的思考,并给出了答案。

“问题就在文化形象上与其他地区比还有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我们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人文气息不够厚,精英文化意识不够强;整个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总体建设满足不了百姓的需求;文化发展也不平衡;文化产业实力不够,领军文化人物和企业及文化品牌相对缺乏;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学艺术精品不多,如还没拍过一部全国有影响的电视剧;文化艺术教育还跟不上文化艺术发展和百姓需求。”刘志庚强调,建设文化名城,一定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看到差距。

最后,刘志庚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真抓实干,建设文化名城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场作秀,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建设带来的成果,推动整个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东莞双转型和结构调整。下来,一定要认真落实好规划纲要及扶持政策,用好10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把资金用在关键项目建设上,用在为百姓服务上,实实在在地抓5~10年,东莞完全会展现另一个新形象。

市人大常委会

发挥职能作用

助推文化名城建设

本报讯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分组讨论会,就如何发挥人大职能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出谋献策。会议由常务副主任张继雄主持,副主任冯同恩、吕兢、李秀冰、吴镇成,秘书长陈柏南等参加了这次讨论会。

文化名城建设将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东莞文化名城的建设,意义上是非常重大的、空前的,内涵上也是非常深刻的,对东莞经济的发展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张继雄说。他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学习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发动代表贯彻执行。同时,与会人员就东莞由文化新城向文化名城转变,如何才能彰显东莞城市精神?怎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及生产文化精品等,积极建言献策。

新城向名城提升有重大意义

冯同恩认为,文化新城向名城提升对东莞文化拓展的提升、东莞文化精神的弘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形象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而且,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明确,对用十年时间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产业文化名城、岭南精品文化名城四个目标有一个纲领性的指导。

他还表示,政府提供的政策保障、制度保证、人才保障是符合东莞实际的,同时,又与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省相一致:有利于全东莞市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东莞特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文化底蕴的挖掘和现代文化品味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形成和推进。

要使东莞的农村文化得到提升

吕兢认为,政府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是对东莞文化建设的重视。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体现市政府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举措。

此外,吕兢提到,市政府要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教化东莞100万农民,使农村文化得到提升,才能实现文化名城的建设。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