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虽欣慰于国内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仍利用一切机会,为艺术教育四处呼吁。今天下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世界美学大会艺术教育分场讨论中,彭吉象教授如是说。
时下,各所大学艺术教育颇具规模,各学龄段艺术教育培训亦很热闹。但彭吉象向记者坦言,艺术教育领域还有不少问题;山东烟台大学一位高层管理者更是直言,近10年来艺术教育、美育教育虽然得到大力提倡,但“不少学校的校长,还是很不重视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过于技术、理性
“如今的艺术教育,凸显‘过犹不及’的尴尬。”专家介绍,这种“过犹不及”并不体现在数量上,而是艺术教育被赋予太多初衷之外的内容。“孩子很小时,教他们美术和音乐固然有益,但应让他们在玩乐中习得艺术之美。但现在大部分孩子并不快乐,学琴、学画是为了考证升学。充满压力的艺术教育,对孩子伤害很大!”
如今,儿童早期和青少年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重技术、重理性几乎成了潮流。论绘画,最终结果就是像不像,技术使用是否到位;论学琴,讲究一气呵成,几乎不容出错;学舞蹈、学书法,也逃不出此怪圈……有识之士很着急,“任何一门艺术都需基本训练。但若将此作为标杆,那孩子离学习艺术的自然本性,也就越来越远。”
国家一级美术师许德民,是复旦大学的特聘教师。他在复旦园专为本科学子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讲授完课程,轮到学生们现场创作时,让他颇感意外的是,7名来自艺术设计系的学生表现很一般,最终能入他“法眼”、让他击节叫好的,反倒是一些理工科专业学子的作品。
“专业选手技术娴熟,但在我眼里,始终看不到个性表达。”许德民认为,在孩子年岁尚小时,没有必要对艺术技法作太多雕琢。
艺术教育内容被边缘化
“艺术教育与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周荫昌说道,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学生们进了大学后反倒不知道要干什么了……这样的气氛下,艺术教育形式仍在,但内涵被边缘化了。周荫昌教授说,学校和家庭教育,重视理性教育,却忽视情感与感性教育。学科性知识教育不断加强,心灵教育却逐渐弱化。在儿童早期,非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才是最需要重视与培育的,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感官刺激,能使孩子静下心来,潜移默化使其养成倾听、观察习惯。但讽刺的是,这与时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不相协调。
音乐的教育,就是要用音乐来教育,而非音乐理论;美术的教育,要以美术本身来实现,而非美术理论……什么是艺术教育?它没有功利目的,“这是一种情绪、精神、生命的状态,无所谓道理可言,而是一种发自生命本源的体验。”
周荫昌对记者说,艺术教育直接沟通人的灵性与趣味,使人养成良好的趣味与追求,若是它都被加上了知识性内容,加上了理性分析,便脱离了其本真,“更谈何通过感性经验,培育想象力与创造力?”
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朗告诉记者,美育的实现,远非是教育家和艺术家可共同完成这么简单。在这个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影响美育实现的因素多种多样……“从学校课堂到社会环境,艺术教育是一个完整而长久的系统工程。所以,这不仅是教育圈内话题,更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