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艺考还须考“创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30 20:35:40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高照

我极为赞赏中央美术学院,在招考上坚持对“素描、速写、色彩与创作”这号称四大金刚的测试。而央美,且以此,镇守着艺术殿堂的关口,确保了素质优秀的美术学子源源入关。

无论联考还是校考,考试科目少不了素描、色彩,现在速写又热切起来,但,除了央美和极少数的院校外,目前已少有“创作”这一门类的考核了。我觉得,一个院校考试科目的选择,它折射着招生的政策,更反映着一个学校办学的理念。从而多一门,少一门,决定考哪门,并非小菜一碟,小事一桩。

笔者少年投学之时,创作的命题,叫《讲故事》。如何画作,久已失忆。倒记住了改革开放初,由我主考别人的一次创作。那次的命题,为《光荣的岗位》。考生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当下已成上海名家,时年还是南京姑娘的马小娟。记得考场上,考生们八仙过海,在各画各的,且表现各有各的“光荣岗位”之时,马小娟反映的是交警站岗。至于如何显示这个岗位的光荣,她是这样表现的:画了一个少先队员,不是一般地对警察叔叔,施以鲜花与敬礼,而是表现在炎热的夏天,让孩子给警察叔叔送上一根棒冰,以示慰劳的一瞬。一个梦想打开艺术之门的小姑娘,能在那有限的考核时间里,忽然想到以一根棒冰的传递,来折射这个岗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她与别人相比,此乃并非易得的创意。这也是我所以对这位姑娘,有着非同一般印象的原因。至于如今的成就,当是她不断奋斗的结果。但,毋庸置疑,也与她在学前的素质有关。而对这种素质的发现,正是通过入学前的这堂“创作”考试,才让监考人注意到、且发现了她的天质。从而在当时,她虽偶遇了非考场内的一点麻烦,但获得通过。

素描与色彩的高考,虽可看出考生的某些天资,而更主要的,还是看了他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些能耐。创作则不同。它除把素描与色彩的功力,作为创作的手段,予以综合运作外,更是创作者闪光灵现、非凡创意的一个平台。如果说,素描与色彩的考核,我们还处于对一个“匠”人的选择,那么,命题创作的测试,正是一种“家”苗的发现!在全国高校艺考中,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使不少院校取消了创作科目,我想,正是央美,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坚守高考中测试创作的原因。

当然,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高考创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大概也是某些艺术院校所以要取消创作考试的原因吧。最主要的,还是某些考生在创作考试中,有背题与套题的现象发生,从而难以判断在创作上,考生以及考生之间的实际水平。只是笔者以为,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面、长短两点,且难以避免。而任何抉择的考虑,关键在于,是正大于反、还是短偏于长的决断。至于一般的“背题”,如考前培训时,先拟创作主题,再请高手设计画稿,后而由己默之,以应高考时的创作。我以为,亦不可作绝对的否定。因为考生通过对“背题”的训练,可以初步在脑海中,引起对创作的重视。创作,这毕竟是学习艺术的终究目的;且促进了他对创作和素描、色彩之间、技巧和技术之间,这种主从关系的理解。与此同时,也为步入高校的深造,作了铺垫。再说,考生在临场的考试中,如何地“背”、如何去“套”,还是大有讲究的。恰当与否,同样显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反映着这个人的素养。同样折射出他即兴应变的能力,与临断妙裁的水平。

至于有些院校,因为在艺考过程中,怕麻烦,图省心,而取消“创作”的考试,那就太不专业了!

创作,说得准确些,命题创作,在艺考中不能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