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调查此事
记者在网上查到了北京戬谷文化交流中心的工商注册信息。这家2002年在北京注册的公司,其经营范围除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外,还包括承办展览展示、影视策划、企业形象策划、技术开发、转让、培训、服务等,甚至还“销售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工艺美术品、汽车配件、日用杂品”。
记者来到沈阳市工商局和平分局,查询北京戬谷文化交流中心是否在沈阳注册并进行经营行为,但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北京的公司到沈阳开展经营行为必须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在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开展经营行为,就可以视为其在无照经营,工商部门将坚决予以取缔。
目前,工商部门已经着手对此事进行调查。
选手多才能多收钱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辽宁省内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说,这种青少年才艺大赛从比赛形式上就有“圈钱”嫌疑,业内人士都明白,参赛选手多,才能多收钱。
大赛组织者要把大赛搞成系列赛,比如分成舞蹈类、书法类、美术类、乐器类等,而每个类别再根据参赛者年龄细分成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组别,奖项也被细分为几种,这样下来,人人都有机会获奖,不明白的家长和学生还挺高兴。
主办方、辅导老师单线联系,可以让比赛既低调又能广为人知,辅导老师愿意推荐自己的学生,除拿到优秀辅导奖外,还能按人头得到一定的提成。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孙绵涛教授表示,目前社会上各类名目繁多的竞赛活动多数都不正规,是利益在驱使一些人举办这类活动。家长望子成龙,盲目让孩子参加竞赛,以为获得的奖项或证书能为孩子未来升学增加砝码,但事实上那些证书、奖项对孩子升学并没有用处。
孙绵涛教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禁止非正规的、随意举办各类竞赛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