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
如果说,在与校领导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的是学校宏观治校办学的方向,那么与学校美术教研组老师的深入接触中,记者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用心钻研、勇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在人们的常规思维定式中,通常会认为中学的美术老师一定比文化课老师轻松,其实不然。“画面结构松散,需在整体表现上深入,强化画面中黑白灰的分布”——在高三年级走廊橱窗展示的课堂作业里,这些批注给记者印象很深。随后,记者在青岛十七中美术教研组采访时,无意中看到闫老师在电脑上整理学生的色彩作业,分组排列为B+、B、B-、C,并对分组的画作进行批改,比如画面好的好在哪里,表现不足的如何改进,都一一注明。他说,待到下堂课再通过多媒体对这些作品进行逐幅解读。
青岛十七中美术教研组共7位老师,平均年龄30出头。美术教研组长王立跃是位从事中学美术教育20年左右的高级教师,在青岛市美术教学中享有盛誉。在他的带领下,美术教学始终坚持基础教学与思维训练并重的教学目标。而此目标的成型源于教学实践。王老师说,在过去的教学中他发现,在学画的庞大队伍中,其实大多数学生考的还是设计,因此我们常常思考:大学艺术设计教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学?如何教才是与高校衔接的教学方式?
王老师说,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广泛开设“观察”、“分析”、“研究”的课程,启发学生对造型、色彩、结构的分析和表现能力。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穿插平构、色构的课程及创意素描的训练,指导学生面对写生对象时,根据自己的思想设定,把空间变成平面,可以重构画面、重组明暗等,其目的就是开启学生对画面本体的控制能力,把设计意味带入写生状态,为素描训练转换成设计能力架起一座桥梁。
如此一来,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了,专业基础扎实了,在美术高考中,越是遇到灵活的考题,学生的功力越能反映出来。去年,仅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就录取28人,江南大学录取了41人。而从十七中走出去的学生,在大学里,大部分都是专业拔尖的优秀学生,一大批学生成为各高校学生会或者学校社团的优秀学生干部。
鲁遥同学的素描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