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演出

悉尼交响首演圆满结束 张昊辰炫技闪耀全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25 10:17:24 |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悉尼交响乐团在演出(资料图)

悉尼交响乐团在演出(资料图)

随着嘹亮的小号引领乐队奏响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的最后一个和弦,指挥大师大卫•罗伯森邀请他面前的悉尼交响乐团全体起立,一同向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现场近两千位乐迷致意,随后他又带领乐团为观众加演了一曲。这宣告了悉尼交响乐团今年中国巡演首场音乐会的圆满结束。接下来,乐团将继续造访济南、北京、西安、杭州、深圳及广州,延续昨晚的精彩。

作为今年夏天造访上海的最重量级的交响乐团之一,这场音乐会在很早之前就引发了上海乐迷的极大关注;今年适逢德国作曲大师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而悉尼交响乐团作为今年访问上海的国外顶尖乐团中首支将施特劳斯作品作为音乐会重头戏的乐团,特意选择了作曲家最为重要的交响诗之一《英雄生涯》,人们更因此对这场演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乐团邀请在上半场担任钢琴独奏的恰好是在上海人气正旺的90后青年钢琴家张昊辰,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伙子是美国范克莱本钢琴大赛上诞生的首位华人冠军,2013-2014音乐季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之年,他不仅成为了上海交响乐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驻团音乐家,更受邀在今年夏天登上伦敦BBC逍遥音乐节与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将成为继郎朗与王羽佳之后第三位在这两大顶级音乐节上均有登台的中国钢琴家。重量级的曲目与顶尖艺术家汇聚在同一场音乐会里,使这场演出显得含金量十足。

音乐会以乐团委约澳大利亚本土作曲家安德鲁舒尔茨的《铜角与蛇号之声》开场,这场音乐会也成为了这首新作品的世界首演。仅由铜管乐与打击乐组成的乐队以尖锐的声响与节奏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力,据作者本人的介绍,这段乐曲象征着古人面对令人惊悚的澳洲森林大火时奏响的警示信号,乐曲所表达的也正是火焰尽管壮美却令人恐惧的两面特征,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之力时的慌乱与无助。尽管全曲的长度只有四五分钟,但乐曲中通过狂乱的节奏型展现的惊人的力量足以令听者产生敬畏之情。

紧接着,音乐的脚步从远古的澳洲迈入了19世纪初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正在逐步地迈向浪漫主义的纪元。贝多芬创作于这个时期的钢琴协奏曲“皇帝”以三次浓墨重彩的乐队齐奏开始,中间穿插着钢琴家张昊辰弹奏的自由舒展的华彩乐句,紧接着进入乐团主导的呈示部。大卫罗伯森指挥棒下的悉尼交响乐团音色典雅,颇具古典主义韵味,这对于一支远离欧洲的非德奥乐团来说十分难能可贵。乐团的音色也为钢琴独奏精致而充满诗意的表达提供了最好的支持,二者的对话、呼应与竞争均是珠联璧合——这在乐曲的慢板乐章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乐队奏出的弦乐背景恰好成为了张昊辰精致音色的注脚。在欢腾的第三乐章里,钢琴家将自己的技术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张昊辰又加演了李斯特的《钟》,除了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技巧之外,这首脍炙人口的炫技乐曲更被钢琴家注入了丰富的音乐性,他对许多细节的诠释均是独创性的。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刚刚落下,掌声与喝彩声已经响彻整个东艺音乐厅。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悉尼交响乐团在大卫 罗伯森的带领下,近乎完美地演绎了理查施特劳斯这部类似“自传”的交响诗《英雄生涯》。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不客气地自比“英雄”,将自己的形象刻画得无比高大伟岸,尽情地谱写伟大的事业与温馨的家庭生活,却将当时对他不甚友好的乐评人全写成了宵小之辈。音乐家与评论界的争斗自古有之,但像理查一样赤裸裸地用音乐当作回击恶评的武器,在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悉尼交响乐团多达上百人的乐队阵容在乐曲一开头就奏响了强有力的主题动机,音乐随后如同洪流一般发展进行,从“英雄的斗争”与“英雄的和平努力”一直到急流勇退,圆满退休为止,音乐一气呵成,自如连贯。特别是编制庞大的铜管阵容延续了整场音乐会上高水准的稳定发挥,“英雄的斗争”中幕后小号以及“英雄的和平努力”章节里象征着胜利的圆号齐奏等高难度段落,无不展现了一流乐团应有的实力。作曲家借贯穿全曲的小提琴独奏段落以自比,这些段落被担任首席的小提琴家迪恩奥尔丁演奏得活灵活现,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尽管仅仅担任这支乐团的音乐总监刚满半年,大卫罗伯森已经与其建立起难能可贵的默契,他指挥棒下的音乐流畅自如,更善于激发悉尼乐手们的演奏热情,这使得他诠释的《英雄生涯》具有特别的戏剧性与激情。

在音乐会的最后,罗伯森又带领悉尼交响乐团演奏了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乐团的演奏有着醇正而浓郁的中国风味。乐团将在音乐会次日启程,带着贝多芬“皇帝”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与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等经典名作,在未来两周的时间里接连走访济南、北京、西安、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将悉尼独特的交响乐文化以及底蕴深厚的声音带给广大的中国听众,继续奏响“南半球最强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