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晚餐》资料图
花50元就能看一场世界当代顶尖戏剧?这在当下“高大上”的话剧市场有点像天方夜谭了。昨天中午,2014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袁鸿向记者透露了这则 “喜讯”——4月和5月即将到沪的两部暖场戏,前4场演出总共320张50元票,昨天上午10:00在大剧院官微作了开票预告后,10:30开始抢票,不到两小时即告罄。
值得一提的,这次卖出白菜价的两部戏绝非等闲,而是来自香港话剧团并荣获7项香港剧场界大奖的《最后晚餐》,以及德国、加拿大联合制作并首次赴中国大陆演出的国际热门剧目《反转地心引力》。其中《最后晚餐》将成为上海大剧院小剧场重新装修后的开场演出,敲响 “爱丁堡前沿剧展2014”的暖场鼓声。 “一个英国人要在伦敦最专业的剧场看一场裘·德洛的戏,也只要花7到35英镑。中国观众为什么要花贵出二三十倍的价钱看一场戏剧?低价票应该常态化,良性的生态是需要很多人来努力和开拓,甚至是牺牲的,不仅是物质上,更关键是要用心。”袁鸿说。
在伦敦看场戏只要几镑
除了昨天被抢空的320张50元公益票,这次两场戏的主体票价也一样走低价路线,低票价100元,180元可以买到VIP票。对于当下动辄就是四位数的话剧票价而言,无疑可以称作“福音”了,难怪不少戏迷表示,“简直是闻所未闻”。
袁鸿给记者算了一笔——这次四场演出总共900张票,50元的有320张,占比35%,数量相当可观;100元票400张、180元VIP票则不到20张。总体定价是往低价位上倾斜,目的就是让低价位常态化,“很多人有愿望看好戏,但也许没有办法用很高的预算来买票,我们就是做给他们看的。”
巧得很,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上周来沪参加“当代中国戏剧现状和发展”论坛时,也特别提出了目前话剧票价虚高的问题,呼吁政府、剧院和市场共同来解决。而昨天的采访中,袁鸿给出的国外戏剧票价也令中国剧迷们“愤恨”不已:“去伦敦唐马剧场(最富盛名的专业剧场)看一场大牌裘·德洛的戏,也只要7到35镑。所以票价怎么定,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我们做爱丁堡剧展不是做给业内看,只是想让观众知道,就是这个价,你应该就能看到全球最顶尖的好戏。”
“低票价”已坚持三个年头
袁鸿一向引以为傲的坚持“与世界同步”的爱丁堡前沿剧展,其实坚持“低票价”已经第三个年头。2012年剧展期间,大量50元公益和100元低价票的安排,让众多观众直呼“业界良心”,老戏骨金士杰和剧展的志愿者、演员汤唯都专门赶赴上海大剧院为“公益票”的开票助阵,还自掏腰包购买了100张公益票赠送给上海的大学生剧社成员。
低票价意味着低成本,50元低价票如果只是赔本赚吆喝,恐怕很难长久;如果成本压缩了艺术质量的空间,更难长久。袁鸿表示,自己还是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运营方式——虽然没有任何政府财政资助,也没有企业赞助,但依靠长期制作和巡演经验的策展团队,可以在各个环节上压缩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巡演、拉长演出周期,降低了外团的单场平均成本,避免了一些戏剧节只能安排外团1到2个城市的演出,致使单场平均成本高启的现象,目前“剧展”在邀请外团时,首次巡演至少都会安排3周以上,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对国外剧团来说,这种邀约也非常有吸引力。“象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去年在沪上引发抢票热潮)这样的经典剧目,剧展则会安排多次来华演出。”袁鸿说。
有观众愿回馈50元票款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外方的演员和剧团也感觉自己来中国不是走穴、抢银子的,而是来向中国观众传递美好艺术的,“外国人是这样,他们会因此有使命感来和我们共同完成这个愿望。他们的档期其实很满,但你跟他们谈到这个义务,他们会很认同你。”
而这方面,上海大剧院这次也助力不少,除了策划和安排了重装后的小剧场和中剧场的开幕演出,也在票价方面给到了袁鸿方面很多优惠策略。“良性的生态建设需要很多人来努力、开拓,甚至是牺牲,物质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用心。”袁鸿说,令他十分感动的是,2012年的上海剧展期间买到50元票看完戏的观众主动来找到他,表示要再回馈50元的票款给到他们,因为即使价钱翻一倍,能看到这样的好戏,他们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