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剧照
提起音乐剧《芝加哥》,很多中国观众一定会想起由泽塔·琼斯主演的同名电影,2003年该片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尴尬局面。事实上,音乐剧版《芝加哥》早于电影很多年,1975年即首次被搬上纽约舞台,随后的1996年又经复排登场,如今它已成为百老汇常演不衰的音乐剧之一。明年2月4日-16日,从百老汇引进的原版音乐剧《芝加哥》将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2场,这也是继《剧院魅影》后又一部登陆申城的经典音乐剧。
春节来沪不惧传统淡季
《芝加哥》是百老汇最著名的音乐剧之一,讲述发生在“风城”芝加哥的故事。这部充满黑色幽默和爵士味道的音乐剧将死亡、性、美色、欲望、背叛等诸多复杂人性搬上舞台,勾勒出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众生相,具有浓郁的美国气息。1975年,音乐剧《芝加哥》由“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首次搬上纽约舞台。1996年11月14日,该剧复排后首演,广受赞誉,火爆程度至今未减。而根据音乐剧拍摄的同名电影,更是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记者了解到,此次登陆沪上的音乐剧《芝加哥》来自于百老汇原版,演出档期恰好接棒《剧院魅影》,由此,上海文化广场也形成了一个覆盖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等多个节日的“音乐剧档”,冬季的音乐剧观演习惯正逐渐形成。有意思的是,历来春节档是沪上演出的传统淡季,出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很少有大型演出敢在这一时间上马,而音乐剧《芝加哥》此番选择农历初五上档,出乎很多业内外人士的预料,不过,该剧开票首日票房就接近百万元,前景看好。
爵士探戈再现美式风情
音乐方面,音乐剧《芝加哥》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化,其中大量杂糅了上世纪初美国本土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作曲者约翰·坎德在剧中大量运用爵士乐,尤其是早期盛行的拉格泰姆爵士,引出故事的背景——上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歌曲节奏跳跃、旋律诙谐,一反百老汇音乐剧里音乐的歌剧化倾向。舞蹈方面,《芝加哥》将爵士舞、探戈和踢踏舞等多种舞蹈形式融合其中,具有美国音乐剧艺术风格的代表性。
相比电影版,音乐剧版更戏剧化,这种艺术形式决定了音乐是《芝加哥》的“灵魂”,舞蹈则是“骨架”。电影中导演运用蒙太奇的手法,使故事在现实与想象中巧妙转换;而在音乐剧中则多用象征与写实手法结合:比如在“监狱探戈”一段中,6个女人叙述自己枪杀丈夫的过程,她们或是从男舞伴腰间抽出一条红丝带、或是从颈间扯出一条鲜红的手帕,暗示的是杀人的过程及流血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