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座戏曲大码头是公认的相声艺术发祥地,众多为相声艺术做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天津。8月14日开始,由红桥区人民政府、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天津文艺广播、北方网、谦祥益文苑、相声界网站等联合主办的“曾经的繁星——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相声先贤”——天津第四届相声节,将以纪念这些大师和大家为主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老店谦祥益文苑拉开帷幕。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天津逐渐成长起了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相声演员,这批相声演员以相声界第四、五两代演员为主(即寿、宝字辈)。这些演员在天津舞台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表演了很多流传至今的传统相声,从而形成了天津相声所独有的炽热火爆、主题鲜明的艺术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曲艺界活跃着以“红桥”、“和平”、“南开”为代表的区相声队,他们的成员中包括很多艺术功底深厚、广受观众喜爱的第四、五两代相声演员。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资料、记录少之又少。如当时属红桥队的刘奎珍先生,他的艺术被马三立、侯宝林大师等称赞,但因为在区团工作,只留下两段录音。南开队的武魁海先生更是只留下几张像片,连一段录音都没传下来。红桥队的王本林先生后来为了支持我国西北地区的艺术发展,将相声艺术带到了西安,所留下的艺术资料也非常少。
如今,这些艺术家纷纷故去,又鲜有资料记载,致使这些曾经在津门献艺的相声繁星渐行渐远,不被广大曲艺爱好者所熟知。此次相声节的主题就是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相声先贤,弘扬日渐兴旺的津味相声艺术。谦祥益文苑的史清元经理告诉记者:“出于对相声历史的尊重和对于传统艺术的有力继承,我们决定在这次相声节上纪念这些为相声艺术做出贡献的先贤们。我们选了十位资料相对更稀少、更需要抢救性保护的‘相声大将’进行怀念,他们分别是刘奎珍、杨少奎、冯立铎、尹寿山、穆祥林、王本林、张宝茹、武魁海、耿宝林、阎笑儒。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还能够对更多的老艺术家,如刘广文、高桂清、班德贵、张振圻等进行抢救性纪念活动。”
据悉,为了让这些相声先贤的艺术能够更好地保留、流传下来,谦祥益文苑及天津相声界全体同仁,花费尽一年时间,从全国各地寻访这十位艺术家的后人、传人,包括向曲艺研究者和当年的老观众咨询、记录,希望能够将他们当年的风采保存下来。史清元表示,这届相声节就是要通过对传统相声的继承、复原和发展,力图将百年历史的天津相声传承下去。在为期一周的第四届相声节中,通过这些老前辈的后人、传人的舞台表演,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艺术家的独特魅力,把关于这些艺术家的录音和文字,转变为立体的舞台演出,让不熟悉他们的观众有更直接的感受。坐落于谦祥益文苑二楼的天津相声博物馆还会对这十位名家的生平艺术举办主题展览,让广大相声爱好者能对天津相声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