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两小”六部剧目连演俩月 最低票价30元看国话大戏———
伴随《四世同堂》的登场,国话2013“消夏戏剧广场”公益演出季也拉开了帷幕,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四大两小”六部剧目将轮番登台。据悉,此次“消夏戏剧广场”将主打“青春牌”,除《四世同堂》外,逐次亮相的《纪念碑》、《这是最后的斗争》、《笑面人》、《欲望花园》以及《我是天使》等五部作品,也皆由国话青年演员挑大梁。票价依然沿袭历年“消夏戏剧广场”的惠民政策,最低票价维持在30元。”
至今已举办了四届的国家话剧院“消夏戏剧广场”,昨晚在田沁鑫执导的老舍巨著《四世同堂》中拉开了今年暑期演出的帷幕,这已是该剧三度亮相国话的这一年度演出品牌。至今已相继在台北、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两岸四地37座城市,演出170余场的《四世同堂》,三年时间在华人社会传播京味文化的同时,也完成了从明星版到青春版的过渡,而“青春向经典致敬、经典靠青春传承”,也将成为今年“消夏戏剧广场”的主题。
“新京味” 香飘两岸四地
即将在此次“消夏戏剧广场”连演10场的《四世同堂》,是多方整合优质资源、按照市场规律精心打造的一部“新京味”大戏。自2010年10月在台北首创大陆话剧台湾首演历史至今,征服了两岸四地的20余万观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剧2010年台湾首演与惯常的文化交流演出不同,完全采用商业演出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独特的运作模式与“新京味”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2011年1月,该剧在天桥剧场的首秀正逢春节,为了让观众一进剧场便能感受到浓郁的京味儿,主办方甚至将闻名遐迩的老北京庙会搬进剧场,多位“非遗”传人现场展示技艺,舞台上下立体演绎旧京风情。2012年4月,获悉这部作品“内地、台湾巡演都叫好”的天王刘德华将该剧引进香港,演出时,许鞍华、陈可辛、叶德娴、陈法拉等演艺界人士齐聚香港文化中心,《四世同堂》的演出成为轰动香港的文化事件。2012年11月,该剧又移师澳门,演出地点原定在澳门文化中心,但因档期原因移师至澳门科技大学室内体育场,却阴差阳错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体育场版”。3年来,除了演出城市、观众及票房数字不断攀升外,该剧还获得了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以及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等多个重要舞台奖项。
“新现实主义” “整体搬迁”旧京胡同
据悉,《四世同堂》的制作投资在当时的中国话剧舞台上是最大的。新锐女导演田沁鑫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几乎把半个多世纪前的老北京胡同“整体搬迁”到各地舞台,以祁、冠、钱三家为代表的“小羊圈胡同”的门脸,通过调节灯光,营造出屋里屋外、墙内墙外的视觉效果,里面的人或窃窃私语、或觥筹交错,如同影子戏投射到幕布上,舞台效果充满巧思。几辆真实复原的黄包车在舞台上满场飞奔,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就在这虚实结合、自然流动的舞台环境中交替登场。据介绍,投入高达1000多万人民币的《四世同堂》,光是演员的头套和假发等就投入了20万元。巡演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各种设备装满四辆卡车,无论是灯光、音响还是电源线,全部都是从国家话剧院运过来的,就是为了保证演出的原汁原味。而作为一部讲述抗战时期老北京人生活的大戏,全剧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息,但却没有拘泥于纯京味,甚至演员们在说台词的时候,都略偏向普通话,为的就是让南北观众理解起来均无障碍,不会因地域产生水土不服,零距离感受老舍先生笔端的“家、国、情”。
“新面孔” 两年接班明星版
昨晚起,这部舞台鸿篇再以全青春阵容登台国话剧场,同前年该阵容首度亮相国话“消夏戏剧广场”驻场演出一月时相比,时隔两年,青春版已经完全从明星版手中接过了“新京味”大旗,当时因低票价观经典剧作而爆满的剧场,今年或许将为年轻演员们默契的配合,以及娴熟的舞台功力而喝彩。两年来,由吴彼、马昂、张硕、桑帅、刘万明、张露、杨晨、姜牟远健、蔺达诺等《四世同堂》首演时就参演的青年演员,搭配国话新人组成的全青春阵容,曾于去年的“消夏戏剧广场”、国家大剧院以及国内诸多城市登台,一路走来收获了掌声也收获了自信。其中,吴彼、马昂、张硕、桑帅四位演员,更因收放自如的表演被田沁鑫挑去出演《青蛇》中的诸多角色,他们的百变形象及灵动表演,被观众认为不输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