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李安徐帆加盟乌镇戏剧节 6台大戏“入梦”古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0 09:35:44 |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黄磊和丁乃竺出席乌镇戏剧节发布会

黄磊和丁乃竺出席乌镇戏剧节发布会

距离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随着时间临近,戏剧节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陆续就位。4月9日下午,乌镇戏剧节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乌镇枕水酒店举行。黄磊和丁乃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作为戏剧节主体的国际邀请单元六部大戏于也于今天正式开票。

明星“嘉年华”入梦乌镇

本次戏剧节组委会邀请了八位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担任本次戏剧节的艺术委员会委员,分别是李安、林青霞、孟京辉、周志强、金世杰、徐帆、宋丹丹和孙冕,他们将在戏剧节期间来到乌镇。同时,组委会还邀请五位戏剧艺术家担任戏剧节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分别是赖声川、黄磊、田沁鑫、周黎明和史航。据悉,曾获甘学院奖和美国国家艺术勋章,集编剧、导演、评论及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美国现代剧场最具影响力的大师布鲁斯汀先生,也将在戏剧节期间来到乌镇,参与乌镇戏剧节活动并与各位戏剧爱好者见面。

乌镇戏剧节特别准备了古镇嘉年华的盛会,整个戏剧节期间,将会有来自五大洲超过120组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乌篷船作为舞台,献上超过500场的精彩演出。据悉,这些表演包括法国街头游行、欧洲小丑剧、俄罗斯康康舞、美国舞蹈剧场、巴西桑巴舞、本土戏曲和即兴肢体演出等。而且观众观看这些演出全部都是免费的,甚至也可以参与戏中。届时,小镇将变成狂欢的海洋。

欲打造 “中国爱丁堡戏剧节”

在发布会上,当被问道对于这次戏剧节有什么期望以及对于本次戏剧节主题的理解,丁乃竺说,“我很期待这次的乌镇戏剧节,希望它以后会成为中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我觉得乌镇有这个潜力可以成就这个品牌。因为国际上能把一个地方与戏剧相结合的并不多,爱丁堡可以称的上地方和戏剧结合完美的典范,戏剧节已经成为这个地方的灵魂。乌镇这次戏剧节主要突出‘映’这个主题,首先乌镇的水可以代表‘映’,其次剧场会给予反映,最后剧场里演出的剧会给人反思,通过‘映’给大家深刻的思考。戏剧节还增加了嘉年华活动,像爱丁堡戏剧节等国外戏剧节都有。”

黄磊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乌镇举办戏剧节的看法。他说,“选择乌镇作为戏剧节的举办地,可能真的是一种缘分!”黄磊和乌镇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就是在这里作为拍摄地点,还有他自己开的酒吧“似水年华”,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他与赖声川、孟京辉一拍即合,将共同打造精彩的乌镇戏剧节。这次戏剧节的话剧《四世同堂》黄磊也会亲自参加演出,而且这次的版本是原版老演员再次聚首的一次演出。

对于观众能否很好地欣赏戏剧的问题,黄磊说道,“乌镇这个地方比较小,而且非常美,可以达到旅游期间溜达着就可以看演出的效果。”他还专门介绍了秀水廊剧园,这个剧院具有独特的环绕式舞台设计,表演者能方便的与观众互动,非常适合实验性话剧、现代舞等表演。黄磊说:“我之前在英国体验过这种演出,二、三十人在一个剧场里看演出,演员会下场和观众们一起喝咖啡,就像酒吧一样。非常有感觉。”

乌镇西栅七剧场揭开面纱

据主办方介绍,乌镇戏剧节的各个剧场也首次亮相。本次乌镇戏剧节的硬件设施也可以说的上是力求完美。为了戏剧节一流的演出效果,乌镇新建了乌镇大剧院,改造了西栅历史街区百年历史遗存的古建筑群落中6座古典小剧场。其中乌镇大剧院是本届戏剧节开幕式和《如梦之梦》、《空中花园谋杀案》、《四世同堂》等特邀演出剧目的演出场地。除了全新打造的乌镇大剧院,西栅景区内的国乐剧院、沈家戏园、秀水廊剧园、蚌湾剧场、日月剧场、水剧场等六座小剧场也完成维护改造,与大剧院一起精彩亮相。国乐剧院又称“水上戏台”,是《铁轨之舞》、《最后的遗嘱》这两部国际邀请剧目的演出场地。蚌湾剧场在戏剧节期间将成为青年竟演的舞台。秀水廊剧园将上演欧洲戏剧大师尤金诺·芭芭编剧和导演的《鲸鱼骨骸内》。而日月剧场和水剧场是两个露天演出场所,将作为本次戏剧节“古镇嘉年华”的主会场。

新兴戏剧力量将闪耀乌镇

本次戏剧节还专门设立了青年竟演单元,来自全国各地的12部戏剧作品将在戏剧节期间进行群众公演。据黄磊介绍,这12部戏剧作品是评委们经过严密仔细审查之后选拔出来的,其中包括国内外的众多大学和演出机构,比如黄磊提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墨尔本大学和国家话剧院。

据悉,戏剧爱好者及游客可通过提前预约免费观赏这12部剧目演出。评委会将从这12部作品中选出本次青年竟演单元前三名,在闭幕仪式上公布名单,并颁发奖状、奖杯和高额奖金。(薛晓强/文王雨溪/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