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京城古乐季历史与时尚并存 小圈子变成瞩目盛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5 14:02:21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紫禁城·古乐季”排练现场

2011年起,中山音乐堂创办的“紫禁城·古乐季”让古乐从小圈子追捧变成了众人瞩目的盛宴。谈到这样的一个变化,中山音乐堂副总经理祝晶表示:“这得益于近20多年古典音乐演出在京城的壮大,古乐本身的历史感与时尚气息并存是最主要的卖点。”

古乐奏响欧洲音乐之源

提到古乐的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纪宴称:“它通常是指用大约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以前的古乐器或者仿古乐器,以当时的编制、习惯演奏的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王纪宴表示,古乐从20世纪上半叶萌芽以来,一些音乐家有意识地发掘、整理埋没已久的作品,很快就蔚为大观,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成为一个风潮。古乐音乐家们本着版本考据的态度,从乐器制造、乐谱校订、曲目检索、专业教学到组团演奏、录音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甚至肖邦目前也有了当时乐器的演绎。当然,这不属于古乐,包括部分古乐音乐家现在尝试演出的民歌小调皆可视为一种衍生。”乐迷思畅补充道:“比如用瓦格纳那个时代的乐器来演奏其作品,称作古乐演奏,就不合适。”

在国外,古乐作为欧洲音乐的源头已经成了古典音乐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古乐的指挥家都有机会指挥现代一流乐团,他们把古乐演奏中的宝贵经验变成了一种良性的融合。应该说,这对我们传统戏曲、民乐的发展也有很大借鉴价值。

听个新鲜还是权威重现

古乐音乐家经常身兼演奏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对音乐的诠释究竟是标新立异还是权威重现,在音乐界一直饱受争议。王纪宴称:“我记得卡拉扬甚至说过搞古乐的人是正道走不通了另辟蹊径。我和国外的音乐家交流过,他们表示如果卡拉扬能够活到今天,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看法了。”的确,有一些大师级音乐家对敢于吃螃蟹的古乐实践有意见,但实际上这既是审美上的差异,也是古乐的本真演奏带来的挑战。王纪宴认为古乐运动特别有意义。“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都会产生适应性,需要一些有胆识的人,以追根溯源或者其他方式带来新的认识,从而让现代人更完整地理解历史,接近真实的面貌。”就器乐而言,无论巴赫还是贝多芬,古乐的表达普遍比较活泼、清爽,拥护者认为更加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异议者则认为丧失了个性,有千篇一律之嫌。但这都体现在现代乐团和古乐团交集的曲目,并呈现分庭抗礼之势。乐迷顾超认为“古乐复古的依据并不足,所以说是复古基础上的创作更准确”。对于巴赫同时代较少演出或者之前长达1000年历史的音乐,本真演奏的优势十分明显,甚至可说是独一无二。

古乐在古都北京有市场

谈到做古乐季的初衷,祝晶表示:“首先我自己比较喜欢古乐,而且它契合古都北京的人文氛围,这方面的演出也少,因此在2007年我们尝试做了一场。当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来的那个音乐家她自己带了40张CD,开演之前就卖光了。所以北京还是有一些铁杆古乐迷的,虽然这个群体不是很大,但是稳定增长,而且喜欢上的人就非常喜欢。基于这样一个起点,我们从2011年开始和法国萨布雷音乐节合作,这两年的情况都比较好。”祝晶认为,之所以古乐在北京有市场,得益于近20多年古典音乐演出在京城的壮大,“古乐本身的历史感与时尚气息并存是最主要的卖点。首先,世界上的古乐团虽各有所长,但均在水准之上,几乎没有鱼目混珠的情况,往往给观众物超所值的满意度;其次,古乐音乐家不少都是某个曲目的首演甚至独家诠释者,个个都是一肚子掌故,和现场观众交流起来十分生动幽默;第三,尽管有时候曲目知名度不高,但感染力丝毫不逊于古典浪漫时期的名曲,很多人听后都有淘到宝的收获;第四,古乐的演出形式更加自由多元,歌、舞、演奏以及戏剧性没有明确的界限,可能弹着就唱起来,唱着就跳起来,不但能传递久远的历史感,也有强烈的时尚气息”。

古乐演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谈到目前古乐在内地的前景,祝晶表示:“目前还处于一个文化交流的初级阶段,票房一般只够支付乐团来中国的旅费。其实国际上的许多古乐团非常想到北京来,但是因为经费的问题还存在一些难度。之所以古乐季没有在更多城市进行拓展,当地接受程度、硬件也是障碍,比如说古乐的演奏要用到羽管键琴,但是很多城市都没有。目前古乐季的演出仍在于培养更多听众对此的兴趣,本地空间仍很大。”

乐迷心目中的最佳古乐音乐会

FDU顾超:大概很难有古乐音乐家让我做脑残粉,杜梅斯特领衔的和谐之诗除外。听他们的音乐会和录音就好像是邂逅了迟来的爱,一耳倾心。

施托克豪森:去年3月7日弗莱堡巴洛克乐团演奏的巴赫《乐队组曲》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它是在内地很少见的较大型古乐团的音乐会。

三晳: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应是去年的萨瓦尔与21晚星古乐团。我头一次在现场迷上一个弦乐演奏家。维奥尔琴那种细腻优雅又古朴的声音一下就击中我。希望今后的古乐演出能引进巴洛克歌剧。

射手2A3:我最难忘2007年10月柯克拜的道兰、普赛尔歌曲独唱音乐会。期待更多元化的古乐演出,好像把各国的厨子都拉过来做饭。即便如此,古乐季依然是我每个春天的期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