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名家名剧月”呈最豪华阵容 12台大餐荟萃东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15 15:49:28 | 文章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茅威涛在《江南好人》中首秀'女红妆'

茅威涛在《江南好人》中首秀"女红妆"

裴艳玲继《寻源问道》之后,再携《甲子四折》来沪

裴艳玲继《寻源问道》之后,再携《甲子四折》来沪

由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东方早报社、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东方名家名剧月”日前发布了2013年即第六届活动的演出剧目。从3月21日起至4月28日,总计将有超过12场戏曲演出在东方艺术中心轮番上演。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戏曲为主要内容的演出活动,“名家名剧月”自2008年推出以来,坚持弘扬民族艺术,五年期间各戏曲剧种的代表人物先后登台亮相,呈现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吸引了大批的新老观众走进剧场。翻开今年的剧目单,刚刚在国家大剧院结束首演的由茅威涛主演、郭小男导演的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赫然在列。该剧将于3月21日率先登场,为第六届“名家名剧月”揭幕。《兰韵正浓——昆剧国宝艺术家专场》则集结了全国15位当今最顶尖的昆剧名家,演出阵容空前豪华,使本届“名家名剧月”的参演名家数量创下历届之最。

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揭大幕

“名家名剧月”自推出以来,一直力推优秀的新编剧目,旨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国粹之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各剧种优秀新编剧目先后走上历年“名家名剧月”的舞台,如京剧《成败萧何》、昆剧《班昭》、甬剧《典妻》、川剧《金子》等,更有戏剧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京剧《曹操与杨修》、淮剧《金龙与蜉蝣》等。而说到越剧,上世纪90年代创作演出的《陆游与唐琬》《西厢记》震撼一时,两部作品如今也都已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梅花大奖”得主茅威涛于2008年和2012年两度献演“名家名剧月”,带来的都是新编剧目——新版《梁祝》《陆游与唐琬》《藏书人家》。今年刚刚封箱了《西厢记》的茅威涛推出了她的最新作品《江南好人》,并冠以“新概念越剧”。

《江南好人》改编自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话剧名作《四川好人》。全剧在保留故事梗概及大纲的前提下,将故事移植至民国初年的江南小城,串联以西装旗袍等“江南”及“民国”元素,使用技术手段,将之与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中国戏曲固有的写意表现手段相互融合,呈现了一个颇具现代感的戏剧舞台。早在《江南好人》创作伊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便打出了“面对未来的戏剧,居安思危的变革,叩问灵魂的思辨,寻找精神的家园”的口号,定位直指创作变革和精神层面的探求。

全剧最大看点无疑是茅威涛首秀“女红妆”,而茅威涛的老搭档,文静娴雅的“琬妹”陈辉玲也首次在其艺术生涯中反串男性角色。该剧可谓是对“小百花”固有诗化表演方式的完全拆解。在首演过程中,舞台上的演员不仅身穿西装、旗袍,以各种具有民初风格的服装造型示人,而且口念完全打碎越剧韵白的台词,大跳现代舞、爵士舞、说唱RAP,甚至每一场都会出现一位演员跳出故事,以第三人称代叙剧情进展的表演方式。昔日《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中登高靴、舒广袖、款摇扇的表演将彻底遭到颠覆,对观众的观剧体验将会是一次挑战。

除了茅威涛的《江南好人》,另一位越剧女小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当家小生吴凤花出演的《陆文龙》也是一部创作于上世纪的新编剧目,经20余年历练打磨,如今已成为吴凤花和“绍百”的保留剧目。吴凤花也是一位追求创新的艺术家,多年来积累了许多自己的代表剧目,如新版《狸猫换太子》《马龙将军》等,此次参加“名家名剧月”,吴凤花除《陆文龙》外,还将带来她的折子戏集锦“陌上花开缓缓归”,并邀请方亚芬友情出演,届时“绍百”的吴凤花、吴素英、陈飞和上海的方亚芬这四位“梅花奖”得主将同台炫技。

15位著名艺术家先后登台献艺

“回归经典”是近几年戏曲市场呈现出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对经典剧目进行包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似乎更能事半功倍地吸引新观众,如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便是最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一些被新剧目吸引的新观众渐渐入门,转而“投身”欣赏经典剧目,从中领略戏曲最精华的部分即表演艺术的魅力。

历年的“名家名剧月”在力推优秀新编剧目的同时,也会呈现一些经典作品,除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外,还有《红楼梦》《失空斩》等,去年更是力邀“梅花大奖”得主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专场《寻源问道》为“名家名剧月”闭幕,呈现最原汁原味的京、昆、梆子的独特韵味。2012年恰逢裴艳玲从艺60周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继《寻源问道》之后,制作了《甲子四折》作为第三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开幕式。继在北京成功上演后,裴艳玲将带着《甲子四折》再度参加“名家名剧月”,在3月30日和31日两天分别呈现她的四个折子戏,昆剧《浣沙记·寄子》,京剧《翠屏山》选段,京剧《平贵别窑》和《武松醉打蒋门神》。不同于《寻源问道》“边讲边演”的呈现形式,《甲子四折》是四折骨子老戏的串联,裴艳玲也将“大扮上台”,以最传统,最古典的方式诠释京昆艺术之美。

今年的“名家名剧月”中,同台聚集名家最多的演出当属《兰韵正浓——昆剧国宝艺术家专场》。 3月23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的15位昆剧国宝艺术家将汇聚东艺,包括王世瑶、王芝泉、计镇华、刘异龙、汪世瑜、张世铮、张洵澎、张继青、张铭荣、张静娴、岳美缇、胡锦芳、侯少奎、粱谷音、蔡正仁。这一空前的阵容创造了昆剧演出的记录,不仅如此,这些国宝艺术家将在一天的时间内,分别上演一台“不插电”的清唱会和一台经典折子戏专场。两场演出形式迥异,而曲目或剧目皆为经典,其中不乏首次公开演出或上海观众不常见的节目。随着年纪增长,昆曲“大熊猫”们的演出渐少,但艺术魅力却丝毫不减,每次登台必引发观剧热潮。

除此之外,来自台湾的王心心将以《琵琶行》为上海观众再现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南音;北京京剧院则连演三台传统剧目《白蛇传》《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杨少彭、张建峰、谭正岩、郭玮、姜亦珊、窦晓璇、常秋月、张馨月、翟墨、裘继荣、詹磊等悉数登台。而《红鬃烈马》更是将以5个多小时的全本呈现,为“名家名剧月”闭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