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鼓曲创新舞美显新意
由北京歌剧舞剧院出品的音乐剧《天桥》11月14日至16日将在天桥剧场上演,《天桥》在舞美、服装、音乐方面的创新,将令观众耳目一新。
>>音乐
融合鼓曲元素打造标准音乐剧
据音乐剧《天桥》作曲廖勇介绍,“《天桥》是想打造出某种中国音乐剧的标准,所以我们要按照音乐剧的标准方式去构造全剧。”“北京天桥”这几个字,就能唤起无数人的联想,所以《天桥》开场时,若干年轻人拿着三弦冲上台,把三弦当作吉他演奏。对于为何不来段原汁原味的三弦,廖勇解释说,“中国的乐器偏叙事,可我们要的不是那种传统叙事——我们还用了大鼓书元素,这两种音乐元素都被改造了,如果不改造,那就是北京曲剧,和音乐剧没什么关系了。”
使用大鼓书的段落,是两个女主角各自述说心事,但节奏很跳跃,大鼓书是某种交叉式的节奏,整个场面因此快速进展起来。“毕竟看音乐剧的观众年轻,我们得遵循这一基本规律。”音乐剧的配乐一般是交响乐队加电声,此剧中加了民族元素,时不时飘出的三弦音色,还加上了80多岁的老作曲家刘秀典的《四季相思》。廖勇说,不能去掉这些元素,可也不能在整体上大段推出这些元素:“像是在开水里捞鸡蛋,留久了,烫手;留短了,又捞不出来。”
另外,编剧旷达将音乐剧的文本改成七字押韵体,比较近乎通俗化的诗词。这点是为了突出浓厚的晚清味道。导演田沁鑫说:“我们用七字句来配合音乐剧旋律,这也是一种坚持。我们不能光靠歌和舞蹈去和别人接轨,得有音乐剧体系。这次北歌做这个剧,大家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有够得上标准的音乐剧。”
>>舞美
多媒体量大有亮点
冯磊负责此剧的多媒体,他与田沁鑫合作多年,在过去的剧中,多媒体的应用非常节制。但在《天桥》里,多媒体却占了很大篇幅,一会儿是灯红酒绿的歌舞场,一会儿是平铺开来的老北京,一会儿又变成雨中的天桥,荷花在雨中静静开放。“其实我们是想用现代手段,去制造一个旧北京,但又不是写实风格的,你看我们舞台道具用的那些玻璃钢,在灯光的反射下很有琉璃的效果,其实是想表现天桥辉煌的过去,这是皇城根下的娱乐城——也是对未来的天桥演艺区的一些幻想。”
>>服装
晚清风中帅气张扬
因为是晚清,所以服装得有晚清的风格。但不能梳着大辫子上台,那样完全是电视剧风格。服装设计赵艳说:“我们选择的是虚实之间的造型风格。”女装使用了晚清元素,襟角,上衣下裙。男装也做了许多革新,服装灵动、有气韵。“区别于其他歌舞剧,也得区别于戏曲。”此次《天桥》中很多服装不浮华但很飘。男主角的服装更是费工夫,最后选择了大氅,去掉了对襟式的服装。有点张扬,但很适合音乐剧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