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知名的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The Paris Opera Ballet)从17世纪末建团以来,就一直是世界芭蕾舞艺术的中心,也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发祥地。和其他世界顶级舞团,如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由外国舞者主打芭蕾明星相比,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最为特别的,就是他们基本都采用受过法国正统教育长大的法国人为舞者。
7月11日至22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携其原创保留剧目《20世纪的法国大师》、《奥菲欧与欧律狄克》等在时隔十五年后,于林肯中心首次进行他们在纽约的演出,上周五上演的《吉赛尔》(Giselle),是舞团最经典的保留剧目。
几经改编的经典巨作
《吉赛尔》是法国作曲家阿道夫·亚当创作于1841年的法国芭蕾舞剧,同年6月28日首演于法国巴黎歌剧院,共分二幕,是浪漫芭蕾的经典代表。故事讲述了天真纯朴的农场姑娘吉赛尔,爱上了逃避订婚妻子、伪装成农夫的贵族青年阿尔伯特,获知真相后心碎而亡。此后,阿尔伯特来到幽灵聚集的墓地悼念她,在即将被幽灵女王用舞蹈陷害致死时,被吉赛尔挽救,并最终与吉赛尔阴阳两隔。
阿道夫·亚当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的妖精故事,在这个古老的德国传说中,喜爱跳舞的少女在婚前去世到达冥界后,通常都会变成舞蹈幽灵“维丽”,亚当根据这样的情节,创作了舞剧中异于以往的独特芭蕾音乐。此次,阿道夫·亚当的音乐在比利时指挥家科恩·柯赛尔的指挥,以及纽约市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下,流畅、自然且极具悲伤之感。
虽然舞剧诞生于1841年的法国,但此次在纽约上演的版本,并不能说就是最初原汁原味的那版。因为到19世纪末,只有俄罗斯人还在跳《吉赛尔》,其间,《吉赛尔》经历了诸多版本的演变。现如今,《吉赛尔》基本都是在糅合1991年法国编导帕特里斯·巴特和俄罗斯编导尤金·波利亚科夫版本的基础上而来,而此次《吉赛尔》的舞台和服装设计,则由俄罗斯设计师亚历山大·班耐瓦在1998年设计。
兼具舞蹈与戏剧之美
因为《吉赛尔》是有剧情的舞剧,所以,芭蕾舞者除了要展现高超技巧,还要同步呈现戏剧表演。尤其是第一幕的结尾,吉赛尔因为听到阿尔伯特已经订婚,那一系列由无法接受到气馁失望再到气绝身亡的过程,都必须要有丰富的表情变化,以及精湛的肢体动作支撑起来。
此次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席女舞者奥莉·杜邦(Aurélie Dupont)饰演的吉赛尔,以及舞团最年轻男明星舞者马蒂厄·加尼尔(Mathieu Ganio)饰演的阿尔伯特,在林肯中心的舞台上,为纽约观众上了一堂大师级课程。奥莉有着大家闺秀般的娴静,但她呈现的吉赛尔,并不只会害羞忸怩,她的欢乐、悲伤都含蓄且内敛,并不予人极端之感。奥莉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吉赛尔在作为人时的快乐、绝望,也展现了她在作为亡魂时对幽灵女王米尔达的违抗,以及她倾尽全力去拯救爱人的神情。虽然吉赛尔的生活激烈动荡,但奥莉的端庄秀丽,却能让人感觉到,那只是吉赛尔的生活,而不是奥莉的。
同样,马蒂厄也没有刻意展现阿尔伯特的高贵和英勇气概,他的英俊优雅,本身就已传递出这样的气质,没有人在露出喉头或转身时,能比他更俊美潇洒。在展现一些剧情细节时,马蒂厄的表演令人击掌叫好,比如,在第二幕男变奏中,为表现阿尔伯特失去吉赛尔的痛苦,以及被幽灵玩弄得精疲力竭,马蒂厄在做了几个空中旋转后,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技巧,让自己摔倒于地,并单手支撑,但这并不是说,马蒂厄就真的体力不支了。
那些做群舞表演的女舞者,同样也让纽约观众应接不暇,他们时常会不自觉被其从下巴至锁骨的这一段修长脖颈所吸引。因为生前都是被男性玩弄的怨魂,所以,这些饰演维丽幽灵的女舞者,无不具有大理石般冷艳的气质,她们白静的脖子在沉静的肩膀上昂扬着,喉部也得到恰到好处的展示,予人独特的威严之感。即使在跳舞运动中,这些舞者也都保持着雕像般的质感,就像上半身被固定了一样。
由埃米莉·柯兹特(Emilie Cozette)饰演的幽灵女王米尔达,在剧中有着和吉赛尔相等的地位。她的舞蹈动作通常都简短且突兀,传递出孤立、与世隔绝的氛围,给人不安和压抑之感。在维丽幽灵向米尔达跪拜或伸长手臂表示听从指挥时,她们常用一种奇怪的断点似舞步来前进或后退,像是被人突然打断一样。当然,这种让人感觉怪异的舞步设计,是为了贴合幽灵的诡谲气质,也是《吉赛尔》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