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战马》:礼赞人性的田园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29 17:21:24 |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提要] 《战马》是斯皮尔伯格继《辛德勒的名单》与《拯救大兵瑞恩》后,倾力打造的“史诗战争三部曲”终结篇。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该片于2月28日内地公映。

战马循环预告片

斯皮尔伯格是电影界的老男孩,他手下的电影题材多变,类型不一,同时,他执导的影片也多带孩童天真的眼光。这也难怪,他喜欢漫画《丁丁历险记》并把它拍出来,并且还要继续拍下去。

电影是造梦的东西,斯皮尔伯格给人的梦总是美好的,也最能贴合大众。这次的《战马》,故事温暖醇正,老少咸宜。斯皮尔伯这个老男孩,仍一如既往地对男女之间的爱情不感兴趣,在《战马》中出现的是战争、田园、勇敢、友爱和亲情,却难见爱情的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有大爱的,不沉溺于男人和女人的卿卿我我的小爱中。同样是战争题材的电影,《战马》通过一匹马折射出无处不在的人性友爱的光辉,《英国病人》和《珍珠港》则在纷飞的战火中凶猛地加入爱情攻艰战,后两者中出现的所谓的爱情看起来似乎不乏深情,但说到底不过是争风吃醋,跟《战马》比起来,只能落得空洞和矫情。

之前,“战马”和其他动物担当主要角色的国内战争影片不乏其例,但那些电影中的战马不过是一个高级的活着的道具,有着很大的猎奇意味,所表现的不过是战马如何本领不凡,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拯救他的主人于千钧一发之时,并出色地完成任务。那些电影所作的,多是些表面文章,能像斯皮尔伯格这样打通内在关节,将一匹马有机地溶入电影的叙事、连接起几个角色人物的情感并最终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上,实在极少见。

《战马》对战争的反抗是不言自明的,它放弃了之前电影角色善恶的界定,并不对人类下判断,一切由片中那匹名叫“乔伊”的战马来衬托,这比起导演先前的《辛德勒的名单》,可以看作为一个进步。当战争的敌对双方几乎个个都对乔伊表现出不分彼此的好意,人性的美好在此暗地浮动,而战争的罪恶本质则顿时暴露无遗。

可以说,乔伊代表着影片的暖意和新意,这要归功于电影同名小说的作者麦克-波洛格,这个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向来很有绅士风度,其作品一直是温情又纯情,并且常拿人与动物的关系来观照人类和社会,最新的小说《奔向荒野》,就是以印尼海啸为背景的一个小孩在一头大象的陪伴下勇敢地成长的故事。

《战马》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乡野田园的镜头,整个电影就是一部反战并对人性进行礼赞的田园诗。只是田园诗虽美,但过于缓慢的节奏恐怕会让一早就被紧张刺激和搞笑耍贫的电影吊起胃口的观众觉得不适应。为了成全影片的思想高度及导演那美好的人性向善的愿望,片中的英国男孩、法国女孩和德国马夫等多个角色的设置都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同时也牺牲了一些故事的好看度。战马乔伊先后走近这些角色并最终回到原先的主人英国男孩的身边,这多少有点传奇的色彩,但在情节上的推进上则显得缓慢,导演没有运用过多戏剧化的东西,手法一直很平实,也没有突出善恶正邪的较量,少了些忽起忽落和步步推进的紧张感,再加上乔伊的遭遇越来越悲惨,不免让人提不起精神来。至于不时出现的战争场面,并非为了制造血肉横飞的刺激,也不是为了展示战术的攻防配合,人们见到更多的还是满地泥泞和硝烟弥漫。看得出,斯皮尔伯格知道收敛,他想要的是接近真实的战争环境,以此来贴近故事和角色,而不是玩脱离内容的花活。

同《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较,《战马》的叙事看上去平淡了很多,实际上也是艺术上的固守,战马乔伊和外星人ET,简直是异曲同工。影片走的是以情取胜的路线,观众喜欢和习惯了的戏剧性的冲突倒放到了其次。电影中间的不少段落,都是对观众耐心的考验,好在临近结尾时,困在铁丝网中的乔伊在敌对两方士兵的帮助下脱身而起,影片于是从略带灰色的调子中一跃而出,转入夕阳般的温暖之中。这样的点睛之笔,压在影片的最后,倒有像春风扑面而来的提神效果。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