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北京人艺阔别24年暑期来沪演出 三部大戏齐上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23 13:53:45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人艺版《我爱桃花》

人艺版《我爱桃花》海报,该剧2003年首演时曾引起轰动

人艺版《我爱桃花》海报,该剧2003年首演时曾引起轰动

《窝头会馆》汇集了徐帆、濮存昕、何冰、宋丹丹、杨立新(左起)等人艺大腕

《窝头会馆》汇集了徐帆、濮存昕、何冰、宋丹丹、杨立新(左起)等人艺大腕

阔别2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再登上海舞台,携近作《窝头会馆》《原野》《知己》《我爱桃花》《关系》五台戏,于今年7月18日至8月5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早报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所有演出票将于下月开票,演出低价票目前已被预订过半,沪上观众对《窝头会馆》的咨询也十分火爆。

此次的演员阵容几乎云集了北京人艺当前最具号召力的所有大腕——濮存昕、徐帆、宋丹丹、吕中、何冰、胡军、杨立新、冯远征、张志中、于震、丁志成等,但相对5场演出的高成本,演出票价却很亲民,大剧场的最低票价定位在180元,中剧场的两场小剧场戏的票价更是在80元和380元之间。

三部大戏带来纯人艺味

今年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此次来上海演出,如此规模的剧目阵容,是这两年北京人艺出京演出中前所未有的。“大师、大作、大戏、大演员”,也是此次演出的一大特点。

在北京人艺带来的五台戏中,有三部都是大剧场之作,而且都是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看家戏。

其中,《窝头会馆》最代表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是编剧刘恒、导演林兆华的作品,被北京观众誉为“大作之合”。全剧展现了1948年北京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破落四合院,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满台老北京城旧日的风俗和景象以及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人物,是该剧的最大看点。主演濮存昕、徐帆、宋丹丹、何冰、杨立新被观众称为“五星上将”,他们的表演显示出深厚的实力和魅力。《窝头会馆》首演至今已经演出四轮,每次都一票难求,两年创下了86场演出、2500多万元的票房纪录。此次来沪也是该剧第一次离开首都剧场演出。

戏剧大师曹禺生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曹禺戏”也一直以来是北京人艺的经典。此次演出的《原野》是曹禺在不足30岁时写下的,是北京人艺重新排演的大戏。在上海话剧舞台,《原野》几乎很少上演。徐帆、吕中、胡军、濮存昕等大腕的参演,也许会呈现一台令人耳目一新的《原野》。

《知己》是当代剧作家郭启宏的作品,选取了清代文人寻觅知己、珍惜知己而牺牲自我的独特角度。围绕“以风雅为性命,以朋友为肺腑”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这一角色,故事穿越于历史和现代生活之间,“以史喻今”是其作品的特色,郭启宏一再表示“史剧之创作应以历史鉴别现实,以现实关照历史”。在《知己》中,导演任鸣和主演冯远征等通过舞台,表现人的复杂性:古往今来人们需要朋友,更渴望知己,世世代代都没有放弃对于人生知己的寻觅。

小剧场戏关注都市情感

除了三台大戏,此次还有两部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和《关系》在大剧院中剧场上演,导演都是北京人艺的副院长任鸣。两部戏都有关都市情感,这在以往的人艺传统中并不多见,却是这两年戏剧创作的趋势之一。

其中,《我爱桃花》是著名影视编剧邹静之创作的首部话剧,2003年首演时引起过巨大轰动,并创下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过百场纪录,已成为北京人艺小剧场的保留剧目。该剧演绎了一段古今交错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两个情人之间的种种可能性。邹静之自己形容:“《我爱桃花》是一出探讨情感问题的后现代本。”此前,由于对文本的喜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年轻导演何念曾经排演了该剧,由梅婷主演。此次北京人艺的演出可让上海观众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

另一部小剧场话剧《关系》同样聚焦于两性关系,编剧正是曹禺的女儿万方。虽然涉足话剧创作只是近两年之事,但万方对舞台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万方用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角,通过一男三女的故事,细腻而又尖锐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我作为爱情的亲历者、旁观者来写《关系》,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感受和困惑,以及对爱情的信仰。《关系》始终在提出疑问,我努力寻求答案,但是,未果。”

相对于三台大戏有着鲜明的北京人艺风格,两台小剧场话剧在题材上对上海观众而言更为熟悉亲切。只是,北京人艺演绎的都市情感题材剧目,和上海的创作有何异同,只有在剧场里见分晓。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