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考验观众神经的《尼金斯基》 真实体验的梦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03 13:19:20 | 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

考验观众神经的《尼金斯基》 真实体验的梦境

对于约翰·诺伊梅尔和他的汉堡芭蕾舞团的威名,我是早已如雷贯耳,但真正领略还是在上周的国家大剧院。他带来的《马勒第三交响曲》和《尼金斯基》两部芭蕾巨著,还分别是当今世界芭蕾两大潮流“交响芭蕾”和“戏剧芭蕾”的巅峰之作。眼见为实,如果说“马勒三”是在考验观众的理性解构能力的话,《尼金斯基》则恰恰相反,考验的是观众的神经是否足够强大,否则你会先于尼金斯基进入压抑的疯癫状态。

在前两天的“马勒三”中,诺伊梅尔用解构的方式、舞蹈的肢体语言和组合变幻,精确地传递着作曲家马勒在第三交响曲的每一个乐章中音乐的材料、材质、形状、色彩和构成的“建筑”局部。而马勒的音乐情感,则是透过这种建筑式的构成中的细节、线条、情趣来表达出来的。如果懂得这座建筑,那么你就会很有情致地欣赏每一个局部细节的匠心独运。

《尼金斯基》是另一个天地,诺伊梅尔在这里展示出他超人的“讲故事”能力。他用一个有些散漫的、对中国观众甚至是有些不着边际的、似有似无的钢琴“独奏”作为一个长长的垫场,观众则在悠闲的穿梭之间与台上的“观众”同步落座,而适时出场的尼金斯基则是以一个异乎常人的疯癫诳语状态中,开始了他“戏中戏”的亮相和“旷世芭蕾天才”的“人生表演”。

诺伊梅尔不循常理地用尼金斯基的几段“别出心裁”和“艺术经典”舞蹈来表现他超凡、前卫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而我们熟悉的肖邦、舒曼、肖斯塔科维奇则是在展示尼金斯基在经典芭蕾上的高超技艺。在《天方夜谭》一段,诺伊梅尔巧妙地运用了剧中的人物关系,在“戏中戏”中交代了带领他走进芭蕾世界的母亲、舞蹈演员贝雷达、先他而精神崩溃的哥哥,以及父亲托马斯。

《尼金斯基》的“现世”与“幻象”是难以区分的。在下半场,故事几乎完全进入了尼金斯基的幻境,有关战争、童年、家庭、学校、马林斯基剧院的记忆交织在他妻子出轨的噩梦中。诺伊梅尔的肢体语言丰富且巧妙,人物关系和思想交代得极富戏剧性,而上半场的古典音乐在下半场也变成了悬疑片式的效果音乐,观众被尼金斯基一波接一波的癫狂迷乱“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而诺伊梅尔在这里所展现出来的几乎正是百年前欧洲的艺术和思潮,你可以感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学,达利和恩斯特超现实主义画境,而那群身穿军装的男子面目狰狞的喊叫状,恰恰是挪威画家蒙克画作《呐喊》的舞台版,你会觉得那不是尼金斯基在疯狂,而是整个世界在疯狂……诺伊梅尔就像是一个心理学大师,搅动、紧紧牵引着你的身心甚至是呼吸,当《尼金斯基》在最后的疯狂中落下帷幕时,所有的观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从噩梦中醒来。再次的疯狂叫喊来自观众席,人们为造梦大师营造出的“真实体验”梦境而狂欢。

在中场休息时,我曾后悔应该连续看两天《尼金斯基》以便更好地理解,但演出结束时,我已经没有了二度“体验”的体力和勇气,需要时间休息和调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