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大师云集北京国际音乐节 明星点亮马勒音乐之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30 14:17:40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明星点亮马勒音乐之光

明星点亮马勒音乐之光

广邀名家名团加盟是历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个优良传统,今年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纪念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诞辰150周年为主要内容,怎样延续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优良传统?主办方精心策划了今年音乐节的25场音乐会演出,记者从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单中发现,国际当红的指挥家红歌歌唱家众多都将加盟音乐节的演出,里卡尔多·穆蒂、克里斯夫·艾森巴赫、夏尔.迪图瓦、埃利亚胡·殷巴尔、郑明勋、尤里·特米尔卡诺夫、赫尔穆特·里霖、丹尼尔·哈丁、安妮·索菲·冯·奥特、曹秀美、马蒂亚斯·戈纳等,这些在国际各大音乐节经常见到的艺术家将齐聚北京,为了演绎伟大的作曲家马勒的作品,明星级音乐家将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点燃马勒的音乐之光,让北京观众感受到马勒作品隽永的艺术魅力。

马勒音乐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品味

里卡尔多·穆蒂曾经两次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擦肩而过,即将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并担任闭幕演出的指挥,穆蒂的兴奋和期盼心情溢于言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一次,由于生病,迫使我不得不临时取消北京国际音乐节之行。但这一次,我们的‘音乐之约’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并且实现得将更加圆满。我很期待……马勒曾说过,‘音乐中最好的东西在音符里是找不到的!’音符只是符号,音符背后是很神秘的、要去用心体会的东西。马勒的音乐更是如此。马勒的音乐里有着太多丰富的内涵,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今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北京国际音乐节呈现了很特别的马勒纪念系列音乐会。作为闭幕音乐会,我们的曲目会很特别,不仅会演出马勒声乐作品,还有莫扎特。莫扎特的音乐,对于马勒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著名指挥家埃利亚胡·殷巴尔是国际公认的演绎马勒作品的权威之一,他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告诉记者:“马勒的音乐覆盖范围如此之广,是人类情感的圣经以及对灵性的追求:希望、实现上帝承诺的抱负、升华、达到永恒以及复活、喜悦、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和人性的热爱,但是同样也是人类存在的悲剧、对未来困境的恐惧、魔鬼对摧毁人类幸福的不断恐吓、战争、死亡。这是人类为达到救赎获得最大灵性来对抗一切悲剧命运的斗争。他对音乐语言和配器的革新,影响了20世纪的许多杰出作曲家。”

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安妮·索菲·冯·奥特2008年底曾经来北京举办过独唱音乐会,她演唱过很多马勒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和艺术歌曲,她告诉记者:“我觉得还是得看每个人所持有的不同的理解方式。我并不是说我理解马勒的一切,但是当我听到他的作品或者当我演绎他的作品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些情感包括了悲伤、欢乐、人性、渴望、绝望、平静等。”

马勒的作品曾令我震撼

虽然这些明星音乐家为马勒而来,但对于马勒的作品,感受也有所不同,马勒对于他们的音乐生涯起着重要的影响。著名指挥家丹尼尔·哈丁目前是马勒室内乐团的艺术总监,他告诉记者最初接触马勒的感觉:“很早以前,我的伯祖母给过我一本1906年版的《格罗夫音乐词典》,我在里面查阅了马勒这个名字。上面说他是一个指挥家,写了很多的交响曲,但这些交响曲在当时并不被理解和重视。而如今,马勒作品的表演次数却超过其它所有人的作品。马勒曾说,属于我的时代会到来。现在不正是如此吗?我有幸能和曾与马勒密切合作的乐团一起共事,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那些与马勒合作过的管弦乐团仍然遵循着重要的音乐传统,他们仍在以各自的方式演绎马勒的作品。众人皆知,马勒在音乐上的诉求总是善变的。曾经有一次,马勒向音乐家们尖叫,因为他得不到他想要的音乐。然而音乐家们说:‘马勒,我明明是按照你之前吩咐我的在演奏啊。’马勒这个时候说:‘对,但是今天我想要些不一样的东西。’总而言之,你已看到,即使是与马勒的直接继承者,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角。”哈丁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马勒的第四交响乐。

歌唱家冯·奥特则告诉记者:“我是十分崇拜马勒本人的。事实上,我爱他的音乐!我演绎过他的很多艺术歌曲,并且将其收录在我的专辑中。这其中包括第四交响乐,《吕克特之歌》、《少年的魔号》、第四马勒的《亡儿之歌》和《旅行者之歌》等等。因为这些艺术歌曲都在次女高音的范围,所以对于我来说,我很幸运。而女高音只有四首交响乐可以演唱。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路德维希和卡拉扬二人所演绎的《我已从世界消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相当震撼的,我非常感动。”

指挥家埃利亚胡·殷巴尔告诉记者:“在我整个的表演生涯中,我都与马勒为伴。当我开始指挥马勒音乐的时候,它刚开始在一些欧美国家流行,如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等。而我那时正在法兰克福交响乐团当指挥。从那儿开始,逐渐的,马勒的音乐也进入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以及全世界,包括日本,当时我也在那儿指挥。每次我去日本,我都要指挥至少一部马勒的交响曲。《巨人》包含了马勒音乐的几乎所有元素——从场面的宏伟磅礴,到希望和爱恋、升华和永恒之声的细腻表达。马勒的音乐作为现在和未来的语言,在表演艺术家间代代相传。”

马勒的作品理解并不难

马勒的作品所以受到当代人的喜爱,不仅是它需要复杂的演奏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复杂的情感,具有多变的色彩。有人认为马勒的作品难懂,指挥家殷巴尔说:“马勒的音乐是具有预言性的。在他的时代,要听懂他的音乐的含义十分困难。马勒了解这一点,并且预言:‘我的音乐在五十年后才会被人理解。’在这五十年间,他的音乐仅被认识并忠于他的指挥家如布鲁诺·瓦尔特、奥托·克伦佩勒、威廉·门格尔贝格、海曼·谢尔辛、奥斯卡·弗里德等人薪火相传。但在五十年后的60年代,奇迹发生了——马勒音乐开始爆炸般地复兴,从英语国家开始,扩大到德语地区,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戈纳上个月刚刚在国家大剧院主演勋伯格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这一次则在艾森巴赫的指挥下演唱《吕克特之歌》,他对记者说:“许多人认为,与其他作曲家相比,理解马勒作品具有很大难度。您也有这样的感觉吗·马勒的作品,包括艺术歌曲,大部分是结构复杂的:它们具有丰富的声音色彩和冲突的感情——悲痛、绝望与快乐交替,并且常常含混不清。当然,马勒作品的复杂性为演奏者和观众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因为马勒作品在感情方面十分丰富细腻,我认为敏感且愿意投入感情的观众都能够理解和欣赏他的音乐。”

而著名指挥家赫尔穆特·里霖这一次带领斯图加特巴赫学院乐团演奏“从巴赫到马勒”专题音乐会,他告诉记者:“我一直想到的是巴赫对于全世界其他作曲家的影响以及他们对于从他作品中找到的元素的反应。这也是我创办斯图加特巴赫学院的原因:研究巴赫作品的影响,并且将他的音乐同后面几个世纪作曲家的音乐进行比较。而马勒同巴赫作品的接触很特殊:作为一个传统课程下培养出的优秀音乐家,他对于巴赫的作品有着很高的崇敬。作为一个根据他个人的想法重新发明了音乐语言的作曲家,很明显,他感觉巴赫的音乐需要根据(与马勒)同时代的作曲家和观众的口味被重新编排。但是就像我所说的,他没有做很大的改动。他对乐章顺序的新的调整和对巴赫音乐的精致的修订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马勒的作品,这也表现出了他对巴赫的尊敬。在巴赫的时代,作曲家们对于我们西方的含有主音的调性以及清晰的音乐结构拥有绝对的满足感。而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开始确定音调的颜色、活力和表现力。贝多芬标志着这一发展的开始,马勒则站在这一发展的终点上。马勒对于‘他的’世界有着非常个人的看法—他也创造了一个个人的音乐世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