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国家京剧院复排《杨门女将》全新开掘传承精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4 16:50:43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国家京剧院复排《杨门女将》全新开掘传承精神

已经修缮一新的人民剧场,近些天再次响起了皮黄与交响的和声,即将于9月21日、22日亮相梅兰芳大剧院,参演“2011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交响版《杨门女将》,正在这里积极备战。52年前,《杨门女将》首演于人民剧场,半个世纪后花开故园的这出传世之作,此番由当今京剧界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黄金搭档”于魁智和李胜素领衔,新编排、新舞美、新配乐,视觉听觉更加灿烂,但京剧的韵味却芬芳依旧。

52年,如驹过隙,遥想《杨门女将》1959年首演于人民剧场,是否如今天一样令人热血沸腾?这部诞生于风起云涌“十七年”的新编历史剧,何以应运而生,继而有幸与时代同行五十余年,蓬勃不老?

一部杰作,一面旗帜。自新中国成立始,中国京剧院(今国家京剧院)就是京剧改革的热土和全国京剧院团的旗帜,倘若中国京剧院是王冠,那《杨门女将》就是这顶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半个世纪以来,从《杨门女将》走出来的梨园英才,可谓“要帅有帅要将有将”,《杨门女将》为推动民族戏曲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更加确立了国家京剧院在京剧界示范性地位。

一部杰作,两位大师。范钧宏和吕瑞明两位编剧圣手的初创之功犹如母亲,哺育了和《杨门女将》一起成长的几代中国京剧院艺术家。一出《杨门女将》捧红了新中国培养的首批京剧人才,当年初入剧院的杨秋玲、王晶华、冯志孝、孙岳等,恰少年风华,有幸与范钧宏和吕瑞明、郑亦秋等诸多大家合作,完成了《杨门女将》这部京剧史的里程碑性作品。

一部杰作,一种风格。伴随着《杨门女将》的剧目创作和演出实践,国家京剧院“阵容齐整、舞台清新、艺术严谨”的艺术风格日臻完善。今天参加交响版《杨门女将》的演职人员哪一个不是心羡前辈从心所欲不逾矩之造诣的曾经少年,而今幸与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巅峰比身而立,无论名角大腕,无论末兵小卒,对杰作的仰慕与感恩,涌动在排练的分分秒秒之中。

一部杰作,一种作风。在《杨门女将》的剧目建设和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不仅有艺术风格,还有硬朗的团队作风,继承了“李袁叶杜”优良传统的“国家京剧院一团”的创作集体与院领导班子精诚配合,将出杨门必非凡品,戏出一团必属精品,作为大家共有的信念,仅以二十余天紧锣密鼓排练即能将这出“阵容齐整、行当齐全”的大戏矗立舞台,可谓“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正所谓国家京剧院的“杨门作风”。

一部杰作,一种精神。已是剧院副院长兼艺术指导的于魁智虽扮演配角宋王依然兢兢业业;一团团长李胜素领衔全剧却总体恤团员辛苦;年逾六旬的老艺术家张岚耐心为青年演员张静示范每一个细节……正是有了流派群星构织的强大表演群体,才有红花绿叶相得益彰;正是有了每位演职人员对文艺事业无私奉献的使命感,才有了“一棵菜精神”的剧团传统;正是有了戒骄戒躁的扎实作风,才有与日月同辉的艺术珍品。国家京剧院的“杨门精神”,戏里戏外,薪火相传。

在交响版《杨门女将》的建组会上,院领导提出“艺术作品只有不断传承发展,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复排要代表现时代的审美趋向,无论音乐或是舞美,都要在尊重经典、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主创团队希望借此“行当齐全的群戏,让青年演员在剧本、表演、唱腔等方面快速成熟,培养青年人才的艺术水平”。此次复排,老帅坐镇,少壮先行,文学方面,原作者吕瑞明先生出谋划策,音乐方面,尹晓东副院长把关,演出方面,以李胜素、于魁智领衔场上,强有力的创作团队与资深导演孙桂元默契配合,将这部经典雕琢得越发流光溢彩。

作为京剧艺术的经典,《杨门女将》无疑是国家京剧院的看家戏,集中展示了国家京剧院作为体现示范性、代表性和导向性的国家院团的雄厚创作实力和强大演出阵容,以及良好的创作氛围和精深水准。交响版《杨门女将》的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音乐上,加入了交响乐的伴奏和烘托之后,音乐形象上的嬗变,使得全剧的舞台呈现耳目一新。例如,开场一段穆桂英的慢板变回剧作者最初设想的原板,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沉稳心情聆听优美的唱腔;其次,孙桂元导演全方位运用舞台语汇,在武打场面、舞蹈场景和舞台调度上的编排也凸显新意,增加演员数量,运用立体的舞台空间,以高难度的武功技巧,表现战争场景和战斗画面,使技与戏达到高度的融合,情节更为紧凑;其三,舞美更为精良,画面富有史诗意境,大大提升观赏效果。

《杨门女将》犹如老树一株,枝繁叶茂,守护一方国粹圣土,后人享受老树荫护的时候,永远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杨门女将》,感恩前辈艺术家。

复排感言

李胜素(穆桂英饰演者)

连续举办了两届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已经成为国家艺术院团展示创作成果、推出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品牌效应已经初步形成。近两年剧院的剧目和人才建设,始终围绕着展演活动,通过对《杨门女将》这样的保留剧目的复排,向经典学习、向经典致敬,推进艺术创新和发展。几十年来国家京剧院积累了一批艺术精湛、久演不衰的作品,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也是国家京剧院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尊重京剧本体,同时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京剧人当前努力的方向。此次复排《杨门女将》,我们从人物出发,无论是人物塑造、音乐设计,还是舞台美术,都进行了全新包装,同时用交响乐烘托出恢宏的气势。

于魁智(宋王饰演者)

《杨门女将》作为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当年王晶华、杨秋玲那一辈老师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规范的范本,这出戏行当齐全、文武兼备、长靠短打皆有。至今百分之九十的京剧院团也都会唱这出戏,所以单纯的复制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我们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当年由于剧场条件的局限,难免有一些不符合今天观众审美的地方,而这个复排的版本在交响乐的运用和舞美上新的美学理念也正承袭了国家京剧院近些年在复排传统剧目上的一贯追求。8月31日,距离演出还有20多天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带妆彩排,目的就是早点发现问题,进行更为精细的磨排。那场彩排有些戏迷在场,之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对我塑造的宋王的一个建议,他认为我在一个细节上的处理不够准确,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寥寥数语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我又把当年的电影录像调出来反复看,发现自己的表演确实有问题,对于这样的批评我心存感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