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北京人艺叶子:从差点被枪毙到话剧界梅兰芳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29 16:12:59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从被田汉拉进解放区到主动为《龙须沟》哑嗓

  在桂林的时候,叶子和田汉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次,叶子和熊佛西在大街上碰到了田汉和他的小女儿,田汉非让叶子请他们父女吃面条,吃完面条田汉才说:“今天是女儿的生日,我没钱请她吃面条。才拉你们做东。”说完,大家都笑了。在桂林,田汉几乎看了叶子的所有演出。田汉非常赞赏叶子的演技,他对叶子说:“你是演戏的一块好材料,今后要继续演戏,不要半途而废。”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文革”田汉去世。

  1949年2月3日北平举行解放军入城式,前去观看的叶子在解放军队伍的吉普车上看到了田汉。她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拼命地向吉普车挤过去。田汉此时也看到了叶子,顺手把她拉上了车。对叶子来说,这次被田汉拉上车,使叶子不仅由观看者一下成为了游行者,更重要的是,把叶子拉入了新中国的戏剧队伍。

  新成立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要排苏联话剧《莫斯科的性格》,剧中需要一位会穿高跟鞋的女演员来演市委书记。那会儿,演员都是解放区来的,谁会穿高跟鞋?这时,有人推荐了叶子。

  这是叶子在北京人艺演的第一个戏,也是叶子从来没有演过的角色――党的市委书记。如何塑造?叶子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她塑造的市委书记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看后,夸奖说:“叶子的确是一位好演员,能把这样的人物演得有感情、有说服力,真是不容易。”

  叶子终于在新中国的话剧舞台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来,她还导演了工人创作的剧本《搞好团结闹生产》,大受工人的欢迎。李伯钊院长把这个戏推荐到中南海怀仁堂去演出,并请毛主席看了这出戏。

  1950年冬,老舍先生怀着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话剧《龙须沟》并交给了北京人艺。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李伯钊知道叶子和焦菊隐先生很熟,就希望叶子出面到北京师范大学请焦菊隐先生来导演《龙须沟》。三顾茅庐之后,焦菊隐终于答应出山。不久,焦菊隐辞去了北师大的教授和系主任的职务,来北京人艺做了专职导演,后来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总导演和副院长。

  在排练中,当焦菊隐提出,希望有一位演员能用哑嗓说台词来表现龙须沟的生活对人的摧残。叶子马上响应――由她扮演的丁四嫂用哑嗓说话。

  哑嗓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生活在龙须沟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丁四嫂,丁四嫂一下子就被观众接受了。

  《龙须沟》的演出轰动了全国。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该剧,周恩来总理也观看了演出并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叶子说:“我用哑嗓演丁四嫂,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几位朋友看完演出后告诫我,不能老用这种嗓子演出,否则声带损坏了,以后就不能演戏了。”

  不能演戏了,这对叶子来说是天大的事。第二天,她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把声音改了,丁四嫂变成了自然圆润的声音。焦菊隐那天正好来看戏,回去后便大发雷霆:一夜没睡,摔东西,砸东西,夜里两点时写了一封致演员的信,贴在后台。

  在信中,焦菊隐严厉批评了叶子的做法。他说:“像你这样一位有多年舞台经验的老演员,怎么能干这样的事?丁四嫂的声音变了,这和程娘子有什么区别?你应该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你这样的老演员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看了焦先生的信后,叶子感到了内疚,当晚即改用哑嗓演出。

  令人遗憾的是,叶子的嗓子从此真的哑了,再也没有变过来,成了永远的“丁四嫂”。

  从让角到让房

  在北京人艺和叶子合作过的众多演员中,我们不能不谈到叶子和著名表演艺术家舒绣文的故事。她们二人相识在抗战时期的汉口,并合作演出过阳翰笙的抗战话剧《前夜》。在合作中,二人彼此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叶子年长舒绣文4岁,舒绣文尊称叶子为大姐。谁也不会想到她们二人在大后方重庆一别,整整分别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舒绣文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抗战夫人王丽珍使舒绣文成为了名扬海内外的表演艺术家,成为了全国话剧电影界仅有的四位一级演员之一。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7年舒绣文由上海调到了北京人艺。得知叶子大姐是文艺四级(这在当时北京人艺的女演员中是最高的)后,舒绣文就主动向剧院提出降低自己的工资级别,最好是能低于叶子。

  尽管最后上级没有批准舒绣文的请求,但这说明了叶子在舒绣文心中的分量和舒绣文对她的崇敬之情。

  1957年,梅阡导演将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改编成了话剧。叶子非常想演虎妞这个角色,老舍先生也希望叶子演虎妞,并向她讲解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穿着打扮。

  当知道舒绣文也想演虎妞时,叶子就主动让舒绣文来演。当时剧院为了培养青年演员,李婉芬被分配演虎妞的B制,叶子还是舍不得放弃这个角色,就申请了虎妞C制。

  1962年的冬天在护国寺大街人民剧场的一次演出后,扮演完虎妞、刚下场的舒绣文因严重的心脏病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抢救;后来李婉芬也生病,叶子才获得了演虎妞的机会。

  遗憾的是,只演了十几场,叶子因为染上了肝炎而中断;更令人遗憾的是,叶子当时连一张剧照也没有拍过,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叶子演过虎妞。

  谁也没有想到,虎妞竟成为了叶子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创造的最后一个艺术形象。病好之后的叶子,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已不适合再站在舞台上时,果断地做出了一个退休的决定。因为叶子认为:“优秀的演员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丰富的生活经历,广博的艺术修养,娴熟的表演技巧和充沛的创造精力。”适时而退,是叶子钟爱戏剧工作的一种表现。

  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在《一颗纯真的心》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冬天,他领着小孙子到景山公园玩,下山时看见叶子正坐在亭子栏杆上晒太阳。郑榕说:“您身体真好,还来爬山。”叶子说:“我那屋里没有阳光太冷,每天上午我都到这儿来晒太阳。”

  其实,建院初期,叶子在剧院的住房待遇是相当好的,她和院领导住在有“海棠院”之称的一所标准的四合院中。那时由于住房条件比较好,她把母亲也接来同住。一次我们采访欧阳山尊时,无意中了解到这个情况――欧阳山尊调来剧院时,是叶子把自己的住房让给了欧阳山尊,而她自己住到了条件差的房子里。

  退休之后的叶子,在80岁的时候开始学画画。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她的绘画作品居然画出了文人画的感觉,参加过画展,有的作品还作为礼物送给过外国朋友。

  孙子叶梦楚遗传了奶奶叶子的基因,爱上了戏剧。叶梦楚曾就读于由他爷爷熊佛西担任过院长的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后攻读导演专业的硕士学位。叶梦楚长得很像爷爷熊佛西――爷爷和奶奶虽然分开了,而他却来到了爷爷创办的学校学习。

  这样的戏剧性巧合发生在叶子一家,更是让人惊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