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国家话剧院乔迁新居:大剧场的人 小剧场的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27 14:22:42 | 文章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国家话剧院乔迁新居:大剧场的人 小剧场的魂

5月1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终于乔迁了新居,正式告别了帽儿胡同45号的旧址。当天庆典上,老艺术家雷恪生和两位青年演员捧着印有“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牌匾走向新址,袁泉作为青年演员的代表接过了牌匾,这似乎也标志着老国话精神的传承。随后的致辞中,袁泉几度哽咽,毕竟,国话人在帽儿胡同45号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2001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国话从建立一开始就打上了先锋与实验的烙印,国内话剧无数挑战传统的创新突破均来自于这里。1992年,孟京辉导演的《思凡》是国话小剧场的开张作品,当年的制作费用只有区区7000元,在今天还不够买盒饭的。可凭着对戏剧的执著和热爱,国话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老一辈的国话人把自己整个艺术生涯都献给了国家话剧院。演员吕青1982年毕业以后就进了剧院,至今已将近30年。吕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国话“老带少”的传统——老一辈艺术家总是无私地帮助青年演员。如今,吕青的女儿也将登上话剧舞台,毕竟是在帽儿胡同45号院里玩大的孩子。

曾经的国话人演出过在今天难以想象的“神作”。1998年,刘威演出了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这部名字拗口的话剧中云集了众多大牌,包括姜文、陈建斌、王学圻、方青卓等,时至今日,这样豪华的明星阵容只有在电影中才能见到了。

如果不是通过现场一段视频亲眼所见,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章子怡、李冰冰也是国家话剧院的一份子。虽然都在大银幕上发展,但两人还是表示希望有机会回到剧院演一出“离观众很近”的舞台剧。

国家话剧院是青年演员成长的地方,演员们人生最宝贵的年华与国话旧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段奕宏(在线看影视作品)刚进国话时,为了能够让他安心工作,剧院专门为他申请了留京名额。段奕宏称“为国话做的还不够”,能进国话是他“一生的荣耀”。当晚的揭幕话剧《四世同堂》中,段奕宏扮演了说书人,算是兑现了自己为国话多做事的承诺。

演员周杰毕业后被分配进入了当时的中国实验话剧院,住的是8平米的小屋,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两三百元,即使如此,周杰还是相当感激剧院能在北京给自己提供一个“有暖气的地方”。

曾经的国家话剧院是戏剧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今,梦还将继续,唯一的区别,只是换了一个起航的地方。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