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上海之春”音乐节 世界名团名家纷至沓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06 16:00:20 | 文章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

成功举办了28届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向来以力推“新人新作”为己任。虽也有凑巧于音乐节期间来沪演出的名家名团,但多属于“搭车上船”。不过,盘点今年“上海之春”的参演节目,观众惊喜地发现,国际上的名家、名团竟占了不小的比例。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歌剧名伶安吉拉·乔治乌独唱音乐会、百老汇音乐舞蹈《永恒的探戈》、芬兰赫尔辛基男声合唱团音乐会等,都为“上海之春”增添别样的光彩。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余震告诉记者:“上海这座大都市对国际名家名团充满吸引力,它们都愿意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普雷特涅夫:中国钢琴家很棒

本届“上海之春”上最耀眼的名团,当属世界著名指挥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率领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5月20日,他们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上海之春”的闭幕音乐会。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告诉记者:“从本届‘上海之春’开始,将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开幕音乐会,挖掘历届‘上海之春’上演的优秀作品,并呈现一部‘上海之春’委约创作的新作;闭幕音乐会,则一定是世界名团演出的交响音乐会。”

然而,要让世界名团来沪,谈何容易?尤其当“上海之春”组委会决定邀请世界名团上演闭幕音乐会时,离“上海之春”开幕仅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要知道,大多数世界名团提前两三年便已安排好了各自的音乐季和巡演计划,要从中临时“插队”,并非易事。“上海之春”组委会副秘书长韦芝凭借多年经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的人脉,找来葡萄牙里斯本交响乐团、新西兰交响乐团、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等乐团,但都因档期或名气稍欠等原因而没有成功。

不久,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材料放到了韦芝的办公桌上。材料上说,这一乐团仅有21年的历史,然而,在创立人和灵魂人物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的调教下,乐团一跃成为俄罗斯的三大顶级乐团之一。

对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国家”身份,韦芝心有疑惑。今年年初,赴法国参加戛纳全球音乐与唱片交易会,韦芝特意打出乐团的大幅海报,向各国音乐家求证。让韦芝欣慰的是,很多国际音乐界的老朋友一见海报便竖起了大拇指。很快,乐团那边也传真来当年由普京签字的营业执照,以求得“上海之春”的信任。

当乐团身份得到确认后,又一难题随之而来。邀请哪位钢琴家与乐团来合作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韦芝想起了中国钢琴博士解静娴。去年,解静娴与韩国一家乐团合作,在上海演出了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效果奇佳。然而,韦芝依旧心怀忐忑。要知道,年仅21岁时,普雷特涅夫就摘得了第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要在普雷特涅夫面前弹奏老柴的作品,无异于“班门弄斧”。韦芝将解静娴演奏《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寄出后,普雷特涅夫很快回信:“我愿意跟这位出色的中国钢琴家合作,她很棒!”

乔治乌:当红艺术家献演申城

以往,西方的名家也来中国演出,但大多已过气,他们往往趁着日薄西山但夕阳犹红之际赶紧来中国巡演一轮;而要请到国际上当红的名家则十分困难。

早在几年前,上海大剧院就邀请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当红女高音安吉拉·乔治乌来上海举办独唱音乐会。然而,乔治乌两赴北京,却总与上海擦肩而过。此次,面对“上海之春”的再度邀请,乔治乌动了心。

在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看来,乔治乌的出现,开启了世界歌剧界的一个新趋向。以往,歌剧舞台上的女高音,大多只顾及声音而顾不得身材。于是,往往那些“柏油桶”身材的女高音演绎《波西米亚人》中那纤柔的咪咪。而乔治乌,不仅拥有漂亮的嗓子,更拥有惊艳的外表。演出歌剧《茶花女》,人们一见这美貌的茶花女,就把她视为薇奥莉塔的化身,为之抛洒怜悯的泪水。

不过,美貌的乔治乌同时也是音乐界的“话题女王”,因为她对与其合作的指挥、男高音以及下榻的酒店等要求甚苛。原先,乔治乌此次亚洲巡演的行程,先有韩国,后有日本,最后才是中国上海。然而,日本地震了,与乔治乌合作的指挥家艾恩·马林决定退出巡演。乔治乌很快更换指挥,歌唱家卡雷拉斯的侄子大卫·吉梅涅兹·卡雷拉斯接过了指挥棒。没多久,乔治乌取消了日本的演出,她又重新将艾恩·马林给请了回来。

如此来回反复,可苦了上海的主办方。海报更换了一稿又一稿,却始终不知该悬挂哪一张。刚换好指挥,乔治乌那边又告知,与乔治乌合作的男高音马里尤斯·布莱秋又无法来沪了,年仅24岁的男高音史蒂芬·波普将接替演出。换了男高音,海报自然得换,曲目得换,曲谱也得到处借阅并复印……繁琐至此,钱世锦却很淡然:“能让乔治乌在其当红之际来上海,必定能给‘上海之春’添上精彩一笔。”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