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舞蹈诗《天边的红云》让女性成为战争戏的主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2 14:03:18 |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舞蹈诗《天边的红云》让女性成为战争戏的主角

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塑造了长征中的女性形象

由上海歌舞团和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演绎的大型革命舞蹈诗《天边的红云》将于3月2至3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与活跃在舞台上的大量革命题材作品不同,《天边的红云》将目光锁定在了“长征中的女性”这一特殊的人群,以独特的视角、诗化的手法和浪漫的舞蹈,营造出宏阔大气的战争场面,塑造血肉丰满的舞剧形象。

浪漫舞蹈展现战争中的女性成长

《天边的红云》以长征为背景,以红军女护士云的成长历程、内心情感和视角为主线,塑造了以秋、云、虹为代表的红军女战士群像,将长征中红军女战士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强革命意志款款道来。全剧采用了诗化、浪漫的舞蹈表现手法,剧中不仅有枪林弹雨、翻雪山过草地等观众熟悉的长征历程,也有红军女战士的成长、友情和爱情。由女性视角出发解读长征是这部舞蹈诗最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最为令人动容的情感所在。虽然是一部军事题材,但编导却以抒情的格调表现了峥嵘岁月中的艰难历程。

据悉,该剧是国家一级编导,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著名“夫妻档”艺术家王勇、陈惠芬夫妇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之作。问世以来,足迹遍及全国,以其卓越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各地的观众。该剧也在全国各重大赛事中多次获奖,如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三剧汇演” 一等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入围奖、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优品精品奖等。

多声部的交响结构营造诗化氛围

《天边的红云》极具“诗剧”的结构特征,促使舞剧的叙述变得更加流畅也更加空灵起来。编舞中成功地运用了不同动作交织展现的手法,使其构图丰满、舞韵生动。舞中似尊尊雕塑的静态造型,极富有表现力,它不仅巧妙地点染了环境,增强了舞蹈的诗意、美感、真实感,同时又达到了以静衬动,创造清晰意境的目的。

为了避免叙述的单调和性格的苍白,《天边的红云》让“线性”的结构在场景展开中打了“线结”——让三位红军女战士和她们的恋人、丈夫有了三段“双人”恋情的追忆。这三段双人舞交替出现,是对于整个“诗剧”风格的延续,强化了叙述的对比色调、深化了人物的性格内涵、浓化了场景的情感氛围。

该剧中的一些著名舞段,如开场的《枪舞》等,被不少专家和观众所津津乐道,编导们摆脱了过去惯用的渲染战争强烈气氛的手法,从新的审美角度入手,把这段壮烈的历史化成一首冷艳的诗,通过连绵不断直白深情的舞蹈款款吐露,使人觉得那红云似凝血、似残阳。

富于创新的舞美、音乐处理

《天边的红云》的舞美设计亦富于新意,诸如对舞台空间的处理,层层铺叠、处处着眼、错落有致。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是契合了该剧诗化的主题——从军帽上的红五星、军号上的红飘穗、腰带上的红辣椒、背包上的红十字、胸前的红围巾直至天边泛起的红云,红色始终都成为舞台上永远不变的主基调。

该剧的音乐创作,于凄美中见壮丽,于悲壮中显精神,大处着眼、小处争辉。舞蹈与音乐之间产生了美妙的节奏,舞蹈与音乐催发了舞剧的抒情性,使之结合得天衣无缝。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